译事

作品数:901被引量:1498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蓝红军穆雷李亚舒杨雄琨左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翻译与思想疆域的拓展:《翻译与文学论稿》评介
《外语学刊》2023年第6期125-127,共3页辛红娟 魏薇 
1 引言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千年历程中,翻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文学翻译占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代中国曾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清末民初的有志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路,前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 中外文化交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翻译事业 民主与科学 洋务运动 文学翻译 
报纸理论传播如何打动人
《青年记者》2022年第23期1-1,共1页兰文飞 
近年来,从中央级报纸到地方党报,都明显加强了对理论传播的重视。中央级报纸一般都有理论版,很多省级党报则开设了理论周刊。这与我们党对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视高度相关。那么,报纸究竟如何做好理论传播,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文...
关键词:理论传播 省级党报 地方党报 理论武装工作 理论周刊 译事三难 取信于人 党的理论创新 
我国翻译研究和高校翻译学科建设的科学指南——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概论(1978-2018)》
《领导科学》2022年第1期159-159,共1页王华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科项目“语言产业视域下国际体育赛事外宣材料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Y189)的阶段性成果。
翻译及翻译研究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翻译活动始于汉代对佛经的翻译,而真正意义上对西方语言文化进行译介出现在清末民初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翻译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
关键词:中国翻译研究 翻译学科建设 清末民初时期 翻译事业 翻译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翻译活动 
保持初心仍少年,自得其乐得康安
《中医健康养生》2021年第6期74-75,共2页贾荣曼 
在上上月,翻译界泰斗许渊冲迎来了百岁诞辰。岁月的流逝似乎并未在许老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讲起话来,许老仍然声如洪钟;讲到热爱的翻译事业时,眼神里仍然散发着少年的光芒。这样一个百岁"少年",在86岁时,也曾因直肠癌,被预判只剩下7年...
关键词:翻译事业 百岁诞辰 自得其乐 许渊冲 直肠癌 少年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翻译事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南怀化民族地区为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18期137-140,共4页左森方 
怀化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发展怀化地区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HSP2019YB21);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题批准号:湘教通〔2016〕276号78)。
民族地区语言文化翻译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和全面发展,该文通过分析怀化地区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分析发展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发展对策,认为只有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加...
关键词:湖南怀化 民族语文翻译 发展问题 发展对策 
辜鸿铭的幽默
《小读者之友》2021年第5期37-37,共1页高中梅 
旷世怪杰辜鸿铭,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东西南北人"。辜鸿铭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谈,他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勤于写作。辜鸿铭...
关键词:辜鸿铭 翻译事业 东西南北 林语堂 尊重 孙中山 
黄裳译事译业考述
《创作评谭》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操乐鹏 
1932年,黄裳考入南开中学,其一生的文学翻译因缘,实缔结于此。20世纪30年代的南开中学,汇聚了张伯苓、何其芳、张中行、叶石甫、孟志孙、李尧林等一批新文化学人。学校里,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教学专业的李尧林是黄裳的英语老师。
关键词:南开中学 英语老师 黄裳 张伯苓 张中行 何其芳 李尧林 新文化 
信达雅:命制试题的理想状态
《中学数学月刊》2020年第4期54-55,62,共3页张涛 夏威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了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信、达、雅"不仅适用于评价翻译作品,也适用于评价数学试题.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信、达、雅"在试题评价上的内涵.1信信者,真也."信"的试题要科学...
关键词:命题者 试题评价 翻译作品 译事三难 理想状态 评价标准 数学试题 信达雅 
中国文化经典“走出去”的策略抉择——基于马礼逊译事的启示被引量: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250-254,共5页李慧君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6C0662);湖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5CLL001);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项目(XSP18YBC115)
介绍了马礼逊译事的历史进程;分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与作为;阐述了马礼逊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代启示:对我国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开放层次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 文化经典 策略 马礼逊 启示 
“译事三难”话字幕——以《外来媳妇本地郎》和《粤讲越掂》为例
《视听》2016年第8期66-67,共2页陈烁 
《外来媳妇本地郎》《粤讲越掂》能在珠三角地区收视高企,除了内容的独特性之外,其最大亮点莫过于它独特鲜活的粤语方言;而不可或缺的电视字幕,成为各阶层观众收看这两档节目的重要桥梁。要充分发挥电视字幕的积极作用,在编辑电视字幕...
关键词:外来媳妇本地郎 粤讲越掂 粤语 字幕 编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