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南

作品数:14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几何体新高考最值问题正方体学科素养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数学教学》《福建教育研究》《高中数学教与学》《数学教学通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多视角演绎
《福建教育研究》2024年第12期12-14,共3页林建南 徐锦鹏 谭新华 
厦门市高中“提质增效”专项学科带头人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课例研究”(立项批准号XMXD2023037)的研究成果。
为发挥解析几何题的教学价值,文章从多个视角对一道含定值问题的解析几何题进行变式演绎,研究表明:变式的设计可从研究对象的转化、题设与结论的交换、对所给代数式结构特征的分析等维度进行,需注意的是,在变式设计时应关注最终结果的...
关键词:解析几何 多视角 演绎 
动态移换问题教学法探究圆与椭圆关联的一类最值问题
《数学教学通讯》2024年第18期89-93,共5页林建南 林婕莹 
教学圆和椭圆综合情境下的动态最值问题,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采用动态移换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样例模仿后再应用的发展性迁移能力,还可以深度培...
关键词:动态移换 问题教学法 圆与椭圆 最值问题 
“五育”并举习素养--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数学课堂辅助教学行为探究被引量:3
《数学教学通讯》2022年第15期3-5,12,共4页林建南 
新时代教育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倡导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大多停留在利用数学试题情境进行“说教”的层面上,并没有使培养的内容、方式真正具体化.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堂辅助教学行为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学科素养 
基于新高考创新性思维解题下:“圆”隐于何方、“圆”何性质
《数学教学》2021年第3期34-37,共4页林建南 林泓歆 
在新高考试题中,与圆有潜在关联的试题越来越受青睐,可以考察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解题过程中若能恰当转化问题,适当利用圆的性质来处理问题,就能快速解决问题.1"圆"入代数多变量最值问题,利用圆的性质化"动"为"定"例1已知实数x、y满足(x-2...
关键词:解题过程 最值问题 创新性思维 高考试题 圆的性质 
基于新高考下一类结构不良试题的探析和趋向
《数学通讯》2021年第5期6-9,共4页林建南 林泓歆 
条件选择型结构不良数学试题是一类普遍呈现的结构不良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判断决策能力和数学选择能力.数学选择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数学选择能力的培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益于提...
关键词:结构不良数学试题 数学选择能力 探析 趋向 
微专题探究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6期69-72,共4页林建南 
数列求和有三大基本方法,求和过程的运算形式、转化手段、变换技巧灵活多样,教师要勤于归类多样形式,善于挖掘变化节点,采用微专题探究法对数列的前n项和进行系统研究,逐步完善形成求和微专题,将求和微专题做成具有思想性和具备思维深...
关键词:数列的前n项和 微专题 探究法 
分类标准树形导图厘清含参函数讨论层
《数学教学通讯》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林建南 
含参导数的讨论问题是考生公认的难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划分不准分类讨论的标准,分类条理不分明,讨论层次不清晰,叙述过程没逻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利用"分类标准树形导图"这一新的导图形式来破解含参函数的讨论问题.在利用分类标...
关键词:分类讨论 分类标准树形导图 逻辑层 
善挖教材探究点,每课抛出一探究
《数学教学通讯》2017年第36期55-56,61,共3页林建南 
教师要善于在教材各处所设置的问题中挖掘“言外之意”,通过构思加工衍生成为探究点,挖掘教材所蕴藏的教学资源才是教学研究的精髓之所在。挖掘教材探究点的源泉来自于新课的传授过程中,来自于教材的例题中,来自于教材的练习和习题...
关键词:善挖 探究点 课堂探究 
外婆家的鸭子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12年第12期18-18,共1页林建南 
外婆家养了一群小鸭子。它们长得非常可爱,脖子长长的,嘴巴扁扁的,嘴巴上还长着两颗沙粒般大小的鼻孔,身上的浅黄羽毛毛茸茸的,摸起来舒服极了。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探究推理法研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09年第12期23-25,共3页林建南 
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方法途径很多,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手段,衡量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的标准是其实施过程是否具备有效性和科学性.高中新课程标准已从重视知识本身的学习转移到重视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将重心放在呈现如何研究...
关键词:前N项和 等比数列 推理法 学习数学 新课程标准 学习的本质 方法途径 实施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