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晶

作品数:17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生态翻译外宣翻译外宣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外文研究》《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符际互补理论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图文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80-85,共6页覃海晶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视觉修辞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20SKGH208);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视觉修辞视阈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20-GX-129)。
通过符际互补理论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中的图文关系,分别对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学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图片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材料中文本的插图配置、图像的...
关键词:符际互补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文关系 插图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课程思政新理念新途径探索被引量:4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48期116-116,共1页王东 覃海晶 
重庆文理学院“三进”教改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校园、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路径实践”(项目编号:220409)阶段性成果
“新媒体”在近几年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新媒体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网,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传播形态。新媒体的“新”是相对的,如同当初的电视媒体之于纸媒一样,只是相对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途径探索 电视媒体 计算机网络 无线通信网 纸媒 生产与生活 互联网信息传播 
国际茶叶贸易中外语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福建茶叶》2021年第8期80-82,共3页覃海晶 王东 
2020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项目:视觉修辞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课题编号:20SKGH208);2020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视觉修辞视阈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20-GX-129);2020年度永川区科学技术局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永川外贸人才培育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Ycstc,2020rb1402)。
茶叶贸易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外语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对高校和外语人才培养机构来说需要更加重视外语人才培养,促使外语人才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茶文化和贸易国文化,以此来推动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文章在分析茶叶贸易...
关键词:茶叶贸易 外语人才 茶文化 贸易国 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中图文间性及其翻译被引量:5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62-66,共5页覃海晶 王东 
2017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多模态传播效果研究”(项目编号:2017PY26);2018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智慧旅游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SKGH125);2019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GX-437)的研究成果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向世界,除了文本描述,还需要借助各种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视觉传达方式。图片和文字属于不同的符号系统,图与文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又存在着差异和间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过程中,译者可以从图文间性和图...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文间性 图文间隙 翻译 
新商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隐性课程建设被引量:3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26-132,共7页覃海晶 王东 
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商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183029);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多模态传播效果研究”(2017PY26);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智慧旅游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18SKGH12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教学的两大部分,显性课程已经受到大量关注,但隐性课程,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隐性课程的建设研究比较薄弱。在新商科背景下,可以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探讨商务英语专业隐性课程的建设,旨在通过隐性课程的建...
关键词:新商科 商务英语 隐性课程 
翻译的转化研究:来自转化医学的启示被引量:3
《外文研究》2018年第3期84-89,109-110,共6页谢柯 覃海晶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传播效果研究”(17SKG17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培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多模态传播效果研究”(2017PY26);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言服务视角下的翻译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6-GX-140)
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发表的大量医学论文只有极少数转化应用到临床实践,医学研究对医学实践产生的作用十分有限,转化医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翻译学面临和医学类似的困境: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翻译研究成果对翻译...
关键词:转化医学 翻译转化研究 翻译实践 转化翻译学 超学科研究 
生态翻译视阈下世界文化遗产译介——以大足石刻为例被引量:6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501-506,共6页覃海晶 王东 
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SKM12);2017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17SKG175)
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译介为例,立足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运用"综观整合"的方法,从"译者中心""多维整合"和"译有所为"的角度来探讨世界文化遗产译介中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大足石刻 生态翻译 世界文化遗产 译者中心 外宣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笔译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19-125,共7页谢柯 覃海晶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英汉笔译课程的深度融合"(146232118)阶段性成果
新兴教学理念SPOC和"翻转课堂"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给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研究并结合笔译课的特点,论文分析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笔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
关键词:SPOC 翻转课堂 笔译教学 
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来自丹麦的启示被引量:3
《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第3期20-26,共7页谢柯 覃海晶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英汉笔译课程的深度融合"(编号146232118)和;重庆文理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150205)的阶段性成果
丹麦罗斯基勒大学和奥尔堡大学的"以问题为导向、由项目来组织"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极具创新性,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效果显著。我国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这两所大学高度相似,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文章解读了罗斯基...
关键词:罗斯基勒大学 奥尔堡大学 PBL 问题 项目工作 本科翻译专业 
生态翻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被引量:22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5-19,39,共6页覃海晶 
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翻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项目号:14SKM12);2014年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传播学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项目号:Jy2014-007);2014年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一般项目"重庆地区历史古镇外宣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号:Y2014WY54)的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外宣翻译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再次准确地进行意义重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从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和译本"多元共生"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用本土的翻译理论指导具有...
关键词:生态翻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模态话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