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彬

作品数:11被引量:16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腊鱼挥发性成分乳酸菌理化特性气相色谱-质谱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食品科技》《农业工程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离自腊鱼的乳酸菌生长及产酸特性被引量:3
《食品科学》2012年第11期147-150,共4页谢静 熊善柏 曾令彬 赵思明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6-23)
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从腊鱼中分离的5株乳酸菌的生长和产酸曲线,分析其生长和产酸特性。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对乳酸菌的生长和产酸曲线的拟合精度很高;在生长模型和产酸模型中,5株乳酸菌生长的早期适应性相似,其中乳酸片球菌和食品...
关键词:乳酸菌 Gompertz模型 生长曲线 产酸曲线 
腊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食品工业》2011年第7期33-36,共4页方炎鹏 曾令彬 熊善柏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49-23)
以白鲢为原料,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腊鱼加工过程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以探讨腊鱼风味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加工阶段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原料鱼主要挥发性物质为烃类,而腌制过程中,...
关键词:腊鱼 挥发性成分 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腊鱼加工中的乳酸菌及其特性被引量: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第6期32-36,共5页谢静 熊善柏 曾令彬 赵思明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A18);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以白鲢为原料,对腊鱼加工过程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其特性,为腊鱼加工及其品质控制提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腊鱼加工中存在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食品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且不同加工阶段乳酸菌菌种分布不同。...
关键词:腊鱼 乳酸菌 分离鉴定 特性 
腊鱼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被引量:26
《食品科学》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曾令彬 熊善柏 王莉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18);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国科农发社字[2005]380号)
以白鲢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制作腊鱼,研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腊鱼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下降,NaCl含量逐渐增加。腌制阶段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缓慢,且非蛋白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干燥的前10d各类微生物数量显著上升,...
关键词:腊鱼 微生物 理化特性 
调配和杀菌条件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食品科技》2008年第5期85-88,共4页谭汝成 曾令彬 熊善柏 叶灿 
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国科农发社字[2005]380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18)
为缩短酒糟鱼的生产周期,采用调配法制作酒糟鱼,研究调配工艺和杀菌温度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的品种、蔗糖用量、浸泡温度和杀菌温度对酒糟鱼的理化成分含量、色泽、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将腊鱼于10%蔗糖黄酒溶...
关键词:酒糟鱼 调配 杀菌 品质 
风干白鲢的热风干燥模型及内部水分扩散特性被引量:50
《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第7期280-283,共4页曾令彬 赵思明 熊善柏 郭先松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A18)
白鲢(Hypophthalmichthyxmortitrix)鱼块经腌制后,用热风干燥制成风干鱼,研究鱼块干燥曲线及内部水分扩散特性,为风干白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数。结果表明,提高热风温度和风速能明显加快鱼块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基于Fick扩...
关键词:白鲢 热风干燥 水分扩散 数学模型 
鲊鱼制品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被引量:7
《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8期157-160,共4页卢晓莉 曾令彬 熊善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A18);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2006AA204A03)
为实现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鲊鱼的工业化生产,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研究了米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自然发酵鲊鱼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米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
关键词:鲊鱼 固态发酵 品质控制 
外源脂肪酶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谭汝成 曾令彬 熊善柏 杜鹃 
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资助(国科农发社字[2005]380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5A18)
用白鲢制作腌腊鱼,研究外源脂肪酶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探索脂肪酶在腌腊鱼风味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脂肪酶可促进腌腊鱼中脂肪的水解,从而加快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等n-3多烯酸的分解,使粗脂肪含量和2-硫代巴...
关键词:外源脂肪酶 腌腊鱼 品质 脂肪酸组成 
腌腊鱼加工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9
《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1期115-116,119,共3页曾令彬 谭汝成 熊善柏 段枣霞 
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2AA204B03);武汉市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化重大专项(2002200513205)。
为探索乳酸菌对腌腊鱼风味形成的作用,对腌腊鱼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腌腊鱼中共分离到20株乳酸菌,其中有16株可归为乳杆菌属,11株为香肠乳杆菌,3株为短乳杆菌,2株为发酵乳杆菌,香肠乳杆菌是腌腊鱼加工中的优势乳酸菌。
关键词:腌腊鱼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加工工艺对腌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3-207,共5页谭汝成 熊善柏 鲁长新 曾令彬 
湖北省重大科技厅攻关项目(2001AA201A06);武汉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重大专项(2002200513205)资助
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不同工艺制作的腌腊鱼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腌制可促进鱼中挥发性物质及前体向腌腊鱼相关风味物质的转化;酯类化合物是腌腊鱼中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种浓度盐水腌制的腌腊鱼中均含有...
关键词:腌腊鱼 挥发性成分 加工工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