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科

作品数:26被引量:18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性善论公民教育人文素质农村教育教师流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技术与创新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教师》《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育家的一生 “铺路石”的奉献——吴元训先生生平及教育学术贡献
《教育史研究》2021年第1期176-182,共7页刘新科 
吴元训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已故教授,是一位一生从教、为国育才的教育史学家。他在引进、翻译外国教育名著和资料,探索、研究国外中世纪教育史,深入研究杜威等国外著名教育家,把国外教育经验运用于中国教育实践,对国内优秀传统...
关键词:吴元训 教育学术 贡献 人物传记 
关中书院讲会制度及其当代价值
《唐都学刊》2019年第6期74-77,共4页向华 刘新科 
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专项研究资助项目:“关中书院教育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讲会”讲求平等论学,是不同学派之间以相互学习提高和促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学术交流活动。关中书院的讲会具有讲会制度化,“德教为先”,敦行尚学,学以致用,讲座和讲会相结合,注重举业与修业的特点。在当今教育改革迅猛推进的新时代,...
关键词:关中书院 讲会制度 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嬗变与哲学思考——也谈人性的善与恶、公与私被引量:4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4-18,共5页刘新科 
我国古代哲人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和嬗变的过程。明确了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并以"性善论"、"性恶论"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以"知行观"与"行知观"作为人性形成的方法论,对我们从哲学层面认识人性问题...
关键词:人性 “性善论” “性恶论” “人性本私” 天下为公 
西部地区农村高中规模化发展趋势与普及高中教育
《中国教师》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刘新科 薛正斌 
一、西部地区农村高中规模化发展趋势 西部地区农村高中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有规模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一批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规模远远超出国家拟定标准的“巨型学校”。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撤并农村学校,在城市...
关键词:农村高中 西部地区 发展趋势 规模化 高中教育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农村学校 南部山区 
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及其合理性标准建构被引量: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62-170,共9页薛正斌 刘新科 
宁夏高等学校资助项目([2008]293)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呈单向性和无序性,从农村流向县城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优质师资分布不均...
关键词:中小学校 教师流动样态 基础教育 
社会流动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被引量:10
《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66-69,共4页薛正斌 刘新科 
由于影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因素很复杂,本文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理论,从社会制度、教育政策、社会改革、社会价值观、教师个人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多维度、多方面综合解决教师流动问题,以引导、鼓励教师到农村、偏远地区...
关键词:社会流动 中小学校 教师流动 教育均衡发展 
“学习化社会”理论与大学教育——赫钦斯“学习化社会”思想解读被引量:2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44-46,共3页刘新科 
"学习化社会"是人们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的闲暇社会,是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旨在提高人的自身价值和教养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它以完善人性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以教育民主作为教育的前提条件,主张大学教育要超越社会并引领社会,要求...
关键词:赫钦斯 学习化社会 大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被引量:6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15-119,共5页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文化传承 
人性假设与教育理论建构被引量:5
《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窦坤 刘新科 
教育面对的是人,因此,建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必须是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观和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教育理论。同时,它还为解...
关键词:人性假设 性善论 性恶论 教育理论 建构 
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被引量:3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7期1-4,共4页薛正斌 刘新科 
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校,使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农村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虽然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偏远农村地区教育公平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偏远农...
关键词:偏远农村 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 教育公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