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先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本解读《再别康桥》新批评细读法后工业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语文建设》《江淮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女性主义解读与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实践被引量:2
《语文建设》2012年第12X期50-51,共2页张卫红 李洪先 
聊城大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语文教育的诗性研究";项目编号:Y0902039
女性主义解读是一种具有女性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的文本解读方法,它引发了人们对集体无意识男权中心解读观的深刻反思。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关照中学语文文本解读,解构男性话语中心,重建女性话语体系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女性主义 语文 文本解读 
社会历史文本解读的理论与实践
《时代文学》2009年第10期138-139,共2页李洪先 
社会历史文本解读理论历久弥新,是文本解读重要理论之一。它把文本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分析,把文本看作是深化对社会认识的一种认知模式,把作品对现实的反映程度作为判断作品的重要标准。这种解读理论为文本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
关键词:社会历史解读 文本 实践 
新批评的层面结构细读法与《再别康桥》的解读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09年第17期109-109,共1页李洪先 
新批评解读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继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之后在英美出现的一个以文学本体论为核心的文本解读流派,其特征是以文本为中心的理论观念和细读式的方法论,新批评解读不仅关注文本语言单个语词的意义,而且重视文本的结构形态,将文...
关键词:新批评解读 方法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新批评的层面结构细读法与《再别康桥》的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09年第7期97-99,共3页李洪先 
新批评解读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继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之后在英美出现的一个以文学本体论为核心的文本解读流派。它是在文学理论发展的转折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理论现象,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英国,40-50年代风靡美国,60年代逐渐走向...
关键词:英美新批评 文本解读 《再别康桥》 细读法 20世纪20年代初 结构 形式主义理论 文学本体论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空灵美
《文学教育》2008年第13期94-95,共2页李洪先 
空灵美作为中国古代诗作艺境的极致,占有极高的品位。许多诗论家往往拈出一些妙语金言式的象喻和独标一格的范畴对此加以认识,诸如"镜花水月"、"神"、"味"、"诗无达诂"、"诗不可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代诗学着意虚无、标举空灵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 空灵美 中国古代诗学 诗歌艺术 中国传统 诗人创作 美学范畴 中国特色 
海峡两岸语文课程经典文本选择的比较——以两岸高中语文课程文件的“附录”为例被引量:2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00-102,共3页李洪先 王明建 
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C05081):经典文本教学与本科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海峡两岸语文课程的经典文本选择都反映了对中国人学习汉语文基本规律的认识,都认同经典文本教学的价值,追求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都能为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选文参考。但两岸在经典文本选择的取向,语文观和教材编写观上有所不同。
关键词:海峡两岸 语文教学 经典文本 比较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现代重构——评邓新华教授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70-172,共3页樊宝英 李洪先 
关键词:《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现代重构 邓新华 20世纪80年代 民族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文论 古代文论研究 接受美学 
互文性视野中的语文解读被引量:7
《教育评论》2005年第6期56-60,共5页李洪先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全球化的情势,后现代语境已成了或显或隐的在场。在此种语境之下,我们日日遭际的语文世界正历经着自身的蠕动和变化。诸如视觉转向与语文读图、经典重勘与语文选本、读者转向与语文解读、对话主义与语文教学...
关键词:现代语文 文本解读 互文性 后现代语境 后工业社会 对话主义 全球化 
中国古典艺术整体美学精神的文化阐释被引量:2
《江淮论坛》2004年第3期118-122,共5页李洪先 樊宝英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整体美学精神予以文化阐释。“天人合一”作为一种综合思维模式,注重万物的联系,强调宇宙的有机统一。由此出发,中国古典艺术禀取其精气元阳,形成了以追求整体生命为根本目标的美学精神。在中...
关键词:古典艺术 天人合一 整体 美学精神 
“自得”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品鉴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40-43,共4页樊宝英 李洪先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 ,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 ,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 ,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 ,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 ,从而使诗...
关键词:"自得"说 中国古诗品鉴 审美 中国古典诗论 鉴赏能力 审美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