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国

作品数:1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泰兴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中语文情景交融汉字教学坚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新课程研究(下旬)》《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语文仍需坚守住汉字教学被引量:2
《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45期21-23,共3页石爱国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汉字文化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高中阶段,汉字教学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迹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强化。坚守住高中阶段的汉字教学,不仅是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关键素养”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依然要指导学生真正了解汉字、读懂汉字...
关键词:高中语文 汉字教学 积累 品析 巧用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意识与潜意识博弈
《语文知识》2017年第7期15-16,共2页石爱国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其主要情节是证实"我"受了伤被运到的临时医院是"我"的母校,且确定"我"失去双臂和右腿这一事实的过程。而"我"的证实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否定、不愿意承认的过程,甚至是一个自欺欺...
关键词:潜意识 意识流小说 博弈 意识流动 主人公 母校 
数点梅花天地心——在“不经意”处感受阅读之美
《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31-34,共4页石爱国 
阅读感受指的是读者在文本阅读活动中所生发的体会和感想。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们的阅读感受大多来源于对主要人物、重要线索、主要景物、重点场面等等这些作者“刻意”描摹的东西的分析中,而往往不太重视甚至忽视了从文本中的那...
关键词:阅读活动 阅读感受 天地 梅花 阅读过程 主要人物 文本 描摹 
于“无理”处听“惊雷”——“无理”写作思维例说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3年第3期54-55,共2页石爱国 
“理”,原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等,后来引申为用以判断是非得失的一种标准。大干世界,无论是自然天地还是人类社会,“理”无处不在,可以说,“理”既是自然万物生存的法则,也是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一种规范。...
关键词:“理” 客观事物 人类社会 “天理” 自然 法则 
与其"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谈写作思维的创新技巧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2年第6期58-60,共3页石爱国 
就写作思维而言,“釜底抽薪”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创新技巧。一旦我们能去表就里,弄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内在本质。由此产生出的思维不但让人耳目一新,有时甚至是振聋发聩的。我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拿上“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
关键词:写作 思维 创新 釜底抽薪 
铅华不御得天真——谈《金岳霖先生》之“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7期45-46,共2页石爱国 
“真”是文学所追求的审美价值之一,是衡量文学创作成就的首要标准。别林斯基说:“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对那段岁月的真实再现,是对恩师真实人生的临摹,亦是对自己早年...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 
中学写作思维教学漫谈被引量: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2年第2期88-90,共3页石爱国 
当下中学生写作训练重形式轻思维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这种状况扭曲了健康的文风.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国内外在写作思维能力训练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尝试,可以一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 现状分析 有效尝试 
追根溯源 创新立意——“溯源”写作立意法例说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1年第11期39-40,共2页石爱国 
在中学生写作教与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最易想到的立意往往源于最易看到的“现实”,也正因为大家都易看到,都易想到,所以由此而产生的写作立意也最易“撞车”,最易让人感到“肤浅”。如何规避“肤浅”,创新立意呢?我们...
关键词:写作立意 创新 学生写作 教与学 
巴人乡土小说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2-76,82,共6页张永 石爱国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
关键词:巴人 乡土小说 民俗学研究 
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对古代诗歌情景交融手法的鉴赏
《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年第2期23-24,共2页石爱国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在古代诗歌史上确有“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或“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之类的诗存在,前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后者如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嗽...
关键词:古代诗歌 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鉴赏 手法 诗歌创作 审美理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