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5SJB880021)

作品数:12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文彬张海燕吴红梅李令永郑昕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赤峰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教资料》《天津市教科院学报》《全球教育展望》《上海教育科研》更多>>
相关主题: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化教师新课程实施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地区差异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31-133,共3页张海燕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SJB880021)阶段性成果之一
通过对江苏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两个地区教师实施"新课程"时,在对"新课程"的了解程度、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新课程"目标能否达到和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现状四个方面有明显差异;对"新课程"的态度、...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 教师 地区差异 
用“术”与顺“势”:论教学理论的应用观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6期38-41,共4页李令永 
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DHA050116);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05SJB880021)
就教学理论的应用观来说,用"术"注重教学理论运用技巧、方法,讲求目的达成的效率;顺"势"依循的是教学的本性,讲求过程的自然而然,前者为末,后者为本。用"术"需要顺"势"之顺应本性的导引,而顺"势"离不开用"术"之积极态势的支持,故此,在...
关键词:教学理论 教学实践 用“术” 顺“势” 
校本教研中“非校本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期205-211,共7页徐文彬 
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50116);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SJB880021)
在"新课程"启动、推广和争议以及改善过程当中,针对其已经和可能出现的学校教育、课程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所开展的校本教研,可谓"生逢其时"。但是,就是在这种"生逢其时"的大背景下,校本教研却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应然与实然、...
关键词:校本教研 “非校本化”倾向 成因分析 
校本教研中“非校本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4
《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2期25-30,共6页徐文彬 
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DHA050116);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05SJB880021)。
在"新课程"启动、推广和争议以及改善过程当中,针对其已经和可能出现的学校教育、课程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所开展的校本教研,可谓"生逢其时"。但是,就是在这种"生逢其时"的大背景下,校本教研却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应然与实然、...
关键词:校本教研 “非校本化”倾向 成因分析 
课程研究领域中概念重建运动的新近发展与趋势被引量:1
《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65-69,共5页徐文彬 孙玲 
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批号为DHA050116);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号为05SJB880021)的阶段性成果。
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概念重建运动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和反思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推动了现代课程开发范式向课程理解范式的转变,并彻底改变了课程研究领域的原始面貌。从某种程度上说,概念重建运动为课程研究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课程 概念重建 研究范式 
我国义务教育应当坚守的基本信念被引量:2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徐文彬 
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50116):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2005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5SJB880021):"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研究成果
我国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之后,义务教育的重心应该切实落实到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素质教育上来。仅就教育思想观念而言,要始终坚守五条基本的教育信念:义务教育应该是均衡教育而非“特长教育”,...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教育 和谐教育 平民教育 公平教育 公民教育 
教师对“新课程”关心发展阶段与“新课程”实施——对江苏省苏南地区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38-40,共3页吴红梅 张海燕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SJB88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师对“新课程”关心发展阶段可以从一方面反映“新课程”实施的状况,同时,对教师的关心发展进程进行干预也将有利于“新课程”有效地实施。调查发现,江苏省小学教师整体对实施“新课程”所处关心发展阶段的最高点在信息阶段,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师 新课程 江苏省 关心 苏南地区 干预措施 最高点 最低点 
教学主体新论——教学主体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辨析被引量:15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8期52-56,共5页徐文彬 
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50116);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SJB880021)。
主体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形式:个体、群体和"类人",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教学主体是有区别的:教学主体是耦合的群体主体,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则可能同时具有上述三种形态。以此来透析教学活动,我们就会发现,原先"师生之间的外在差距"就转变...
关键词:教学主体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 “类人”主体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尚“和”心态被引量:2
《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郑昕郁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SJB880021)。
中国人自古推崇“和”,以和为贵,把“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这种心态流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心态 以和为贵 人际关系 中国人 
思想品德教科书对人际关系道德的关注——以苏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为例
《文教资料》2006年第31期113-114,共2页张曼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05SJB88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际关系道德是直接的、现实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反映和概括,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对于人际关系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标准和参照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的分析,发现这套教材对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的描述占据了...
关键词:教科书 人际关系道德 思想品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