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界》

作品数:272被引量:30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翻译界》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英译译者翻译研究笔译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作者:姚斌任东升王洪林高玉霞傅敬民更多>>
发文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翻译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 英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承办编委会
《翻译界》2025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无本译写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翻译界》2025年第1期1-1,共1页刘晓峰 
在中外翻译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以及翻译史研究中,学界长期以来对翻译底本的界定存在“单本”默认现象。基于这种传统认知的翻译活动可称为“有本译写”。然而,翻译实践中有一类翻译现象实际存在着多种底本形态,如“多本”“合本”“碎...
关键词:翻译现象 翻译史研究 翻译实践 多模态文本 翻译底本 译写 主持人 传统认知 
无本译写的历史回眸与当下意义
《翻译界》2025年第1期2-17,共16页石春让 张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著作整理及书写创新研究”(22&ZD32);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新时代科技文档汉英翻译的优化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XW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无本译写作为翻译研究的新兴领域,聚焦于基于多元源语文本的碎片化跨语际转换。本文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探讨无本译写的发展轨迹及其现实意义。历时分析揭示了中国翻译史上无本译写实践的四个关键阶段:早期佛经翻译、明清之际科技译介...
关键词:无本译写 翻译史 跨文化交流 翻译理论 文化传播 
无本译写:内涵、对象与路径
《翻译界》2025年第1期18-31,共14页冯小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围绕汉语的超大型多语汉外平行语料库集群研制与应用研究”(21&ZD29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形象学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德译研究”(21YJC740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院和数字化外语测评研究创新团队的资助。
“无本译写”作为翻译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指涉一种不依赖单一固定源文本的跨语言、跨文化写作行为。本文旨在构建无本译写的理论框架,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厘清无本译写的概念内涵,将其与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对比;其次,界定无本译写的...
关键词:无本译写 跨文化写作 翻译理论 研究范畴 跨学科研究 
内藤湖南《燕山楚水》中无本译写者主体性探赜
《翻译界》2025年第1期32-47,共16页刘晓峰 刘禹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20&ZD312);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宗峰–吉尔班克模式的社会翻译学研究”(2023K018);西安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地域文化出海:胡宗峰–吉尔班克翻译与传播模式的社会翻译学研究”(23XWD04);西安外国语大学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翻译史”(23KCSZ010);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课题“近代经济学翻译传播与中国现代性:社会翻译学视角”(22XWF02);西安外国语大学2024年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晚清西方经济学东渐的日语路径:场域、行动者网络与翻译策略”(2024ZC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燕山楚水》是内藤湖南1899年游历中国后所著,对中国山川风物、历史民俗、国家制度等进行了大量无本译写。目前关于该著作的研究多从文学角度考察其中的中国形象,而无本译写概念的提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从无本译写视角出...
关键词:《燕山楚水》 内藤湖南 无本译写 译者主体性 
中国译学史元研究:概念、历程与展望
《翻译界》2025年第1期48-63,共16页陈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学翻译跨艺术融合研究”(23BYY114);202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文学翻译的跨艺术批评话语研究”(24GWCXXM-085);202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特色创新项目“清末留日学生的法律翻译活动研究”(24TS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即传统意义上的“译学”)源远流长,跨越千年,而对中国译学史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初,迄今仅近百年。这一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发轫、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译学史料的发掘、整理与汇编日益系统化、...
关键词:中国翻译学 译学 历史元研究 学科史 
近代中国教育转型与职业译者的诞生
《翻译界》2025年第1期64-78,共15页李震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21A0139);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3CX1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教育救国和翻译救国的呼声此起彼伏,两者紧密交织,形成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与此同时,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走向终结,中国教育逐步迈向现代化。翻译文学...
关键词:新式教育 职业译者 翻译文学 近代中国 
《红楼梦》中两封信笺的翻译生成过程探析
《翻译界》2025年第1期79-97,共19页马会娟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翻译生成学视域下的霍克思英译《红楼梦》手稿研究”(22YY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基于《〈红楼梦〉英译笔记》和翻译手稿,探析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两封信笺的翻译生成过程。研究发现,译者翻译探春信笺的难度远高于贾芸信笺。在翻译探春信笺时,译者首先构建了翻译底本,然后进行了两次大幅修改,不仅...
关键词:《红楼梦》英译 霍克思 翻译生成过程 翻译手稿 译者决策 
交互式翻译实践中ChatGPT反馈对学生科技翻译质量的影响
《翻译界》2025年第1期98-115,共18页朱月娥 邵雄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给养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研究”(19WLH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研究以32名翻译专业大三学生为对象,以科技翻译为研究素材,探索ChatGPT在人机交互式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学生翻译—ChatGPT反馈—学生修订—译文质量评估”的学习流程,本研究采用翻译质量自动评估指标和错误记分法,对学生在C...
关键词:交互式翻译 ChatGPT 科技翻译 翻译质量 反馈效果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口译实证研究——成果、问题与展望
《翻译界》2025年第1期116-131,共16页钟林苹 马星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眼动数据库的英汉双向同声传译认知机制多维度研究”(23YJC74004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料库辅助的汉英口译认知机制研究”(21CYY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前沿热点。语音识别是计算机辅助口译的核心技术,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旨在探讨语音识别技术在口译领域的应用现状,系统梳理了2013—2023年国内外相关实...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口译 语音识别 口译技术 实证研究 认知加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