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课

作品数:109被引量:5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尚文王诗客雷燕焦云刘书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例谈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被引量:1
《辽宁教育》2022年第15期11-13,共3页刘晓宁 
语文实践活动是落实核心素养,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师设计主题活动时要基于教科书,确定实践主题;基于学生生活,开展设计活动;基于活动方案,指导探究展示。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学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引导...
关键词:语文实践 活动课 设计与实施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四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徜徉山水间 寻觅文化情”为例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35期67-68,共2页邢翠红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探索。注重学生的参与、沟通与合作,从而使语文教学形式更加活泼多样。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重构教学的理念,把“立德”放在知识传授之前,可以在知识内容的延伸、课文主题...
关键词: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 育人功能 立德 
语文实践活动课:概念、内容与设计
《学苑教育》2019年第22期38-39,共2页司昱 
新课程改革,将语文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被定义为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本文试图理清语文实践活动课与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在联系,并对语文实践...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 综合性学习 评价 教学设计 
让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发生——浅谈新型课堂模式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教育》2019年第32期39-39,共1页赵姗姗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避免用学科教学内容简单替代,要突出实践性、探究性,尽量依托参观、调研、制作、实验等形式,要逐步形成学科内综合以...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 课堂模式 实践活动课程 学习 学科内综合 跨学科 课程计划 义务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课“主题辐射”模式的建构——以《我爱这土地》一课为例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9年第7期22-23,共2页金晓丽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是语文课的主要特征之一。著名思想家斯宾塞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自问一下:培养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最有价值...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 《我爱这土地》 语文知识系统 语文能力 辐射 语言感受 教育工作者 语文教师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以《话春节》为例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57-59,共3页王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 学科教学 辽宁省教育厅 课程改革 春节 课程设置方案 义务教育 主题实践活动 
妙趣横生 诗意盎然——语文实践活动课之趣味古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1
《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8期76-76,93,共2页佟铁娃 
新课标指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加强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期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 古诗词 诗配画 语文学习 
谈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被引量:1
《学周刊》2018年第20期107-108,共2页王金周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小学生因被溺爱,动手操作能力差,学习理解能力随之弱化。教师受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极为不利。教师必须将语文实践活动课作为锻炼学生行动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巧妙安...
关键词:综合实践 动手操作 跨越式变革 
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8年第20期103-103,共1页倪凤华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课也开展起来,诸如语文实践活动课,这是个新型课程,这是一个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它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 
怎样辨析错别字——语文实践活动课《认清错别字》的教学设计
《读书文摘(中)》2018年第3期122-122,共1页孙惠明 罗兰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搜集错别字,增强识字能力。2.指导学生认清错别字,学会正确使用汉字,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小品激趣,初识别字请五名学生参加小品表演。古代有个富人,不学无术,不认得几个字,拿钱买了个县令。一天,...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课 错别字 教学设计 小品表演 教学目标 识字能力 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