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目的

作品数:67被引量:22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黄萍徐文君侯国金赵彦春黄家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程度补语“很”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
《枣庄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徐玮琳 
北京语言大学2021年中外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近代汉语程度补语的历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1YCX019)阶段性成果。
程度副词“很”的补语用法始于明代,清代以后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程度补语“很”的产生一方面是语义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受到语用和认知的影响,体现了焦点居后原则和情感域到程度域的转化。现代汉语方言中,形式上,组合式程度补语“得很...
关键词:“很” 历时发展 共时分布 语用目的 认知阐释 跨语言 
目的论视角下进行翻译思考的三个维度
《校园英语》2020年第48期249-250,共2页雷津菁 刘净 
本文结合费米尔的目的论,以翻译目的为最终导向,从行业领域、文化差异及语用目的三个维度对笔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典型译例进行了分析,以期从多维度为译者翻译提供思路。
关键词:目的论 翻译思考维度 行业领域 文化差异 语用目的 
基于语用目的的聋生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年第7期43-43,73,共2页李彦 
当下聋校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重"解析"轻"情育"。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主题阅读教学为例,阐述教师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围绕亲情这一主题,通过三个实践研究,让听障学生在多个同主题文本的碰撞交融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听障学生 主题阅读 亲情教育 
论不定指主语的信息建构被引量:1
《现代语文》2019年第10期74-78,共5页刘欣朋 
通常来说,汉语句首的主语所指是已知确定的事物,但是存在着许多不定指名词作主语的现象。在这类句子中,经常会用增加名词修饰成分,增加时间、空间因素等手段进行信息建构。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交际双方的语用目的不同导致的对句子信息层...
关键词:不定指主语句 信息建构 语用目的 信息层次结构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语用目的
《文学少年》2019年第21期0053-0053,共1页甘娜 
语言学科的学习应该以应用为最终目的。小学英语教师最教学中,应努力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应该 开展有效阅读教学,为学生应用英语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用能力 有效教学 实践 
修饰语在翻译中的转指
《翻译论坛》2019年第1期22-26,共5页时坤坤 刘华文 
对句子成分的语义指向研究,是语言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由于汉语表达的灵活性以及句子成分间语义关系的复杂性,缺乏独立性的修饰语(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句法位置与语义指向可能会出现错位,即修饰语的转指。本文选取阎连科两部小说...
关键词:语义指向 修饰语 转指 语用目的 
《楚辞》隐喻翻译的认知语用分析被引量:3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313-319,327,共8页胡作友 戴林杉 
2016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学术英语的探索与研究"(2016jyxm0798);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心雕龙>话语体系英译和中西文论对话研究"(17BYY061)
隐喻是《楚辞》写作的诗学机制,隐喻翻译直接关乎目的语读者对《楚辞》内涵的理解与领悟。隐喻翻译应兼顾隐喻目的,以传递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为旨归。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观照,在达成所指目的时可以采用等喻或者换喻的方法,在...
关键词:《楚辞》 隐喻翻译 所指目的 语用目的 认知语境 
英语中的倒装句讲解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二专刊)》2018年第8期14-15,共2页郭清梅 
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英语中有时由于句子结构需要或表示强调,也要采用倒装形式。英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如果将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在主语之前,这种语序叫作倒装。倒装既是一...
关键词:倒装句 英语 讲解 语法手段 语用目的 句子结构 修辞手段 中学阶段 
语用目的视角下注释文体中词汇的双音化
《语文学刊》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霍生玉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教师科研平台项目(15XWR005)资助
语用目的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该原则认为任何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语用目的。语用目的原则也适用于注释性话语的语言研究,训诂家在一定语用目的的驱使下会对自身注释的语言形式进行选择和组织。根据训诂家作注时具体的语用...
关键词:语用目的 注释文体 双音化 
有趣的“有意歧义”句
《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第14期86-87,共2页吕永海 
歧义句,也就是一句话说得模棱两可,可以理解为多个意思,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为了表意清楚、准确,我们要避免歧义句。但有时为了有意混淆、逗乐或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目的,可以故意制造一些歧义句,这就是汉语中有趣的“有意歧义...
关键词:有意歧义 歧义句 语言运用 语用目的 表意 汉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