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选择

作品数:769被引量:90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杨豹邵永生马向真王敬华葛桦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德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基于教师伦理视域下的学校师德建设
《中国德育》2017年第17期32-36,共5页朱水萍 
教师伦理反映的是教师共同体的道德担当,是体现教师专业性的重要指标。以往人们在理解师德时,容易偏向个人品德的“高标”与“底线”两种情况,而忽视广大教师的职场经验,忽视了教师在学校、课堂情境中习以为常的道德选择。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 师德建设 伦理视域 学校 道德选择 教师专业性 教师伦理 个人品德 
谈智德被引量:1
《中国德育》2014年第24期40-44,共5页肖群忠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无论其对《论语》的熟悉程度如何,一定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那就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是喜水、快乐、活泼的,而仁者则是爱山、恬静、长寿的。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智与仁共...
关键词:智德 道德智慧 仁义礼智信 熟悉程度 儒家传统 仁者乐山 道德认识能力 是非之心 道德精神 道德选择 
观点
《中国德育》2014年第19期5-5,共1页
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 道德想象力是一种个体脱离自我、超越既定情境进行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的能力。马克·约翰逊认为,道德想象力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过程,是感知和认同外界的能力,也需要培育和适当练习。
关键词:道德选择 想象力 道德判断 能力 约翰逊 学生 情境 感知 
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当代道德教育的选择
《中国德育》2008年第1期95-95,共1页吕星宇 
由于对道德教育本体认识的偏差,当前的道德教育简约为道德行为规范的植入、接受和行为训练,遮蔽了道德规范所依赖的价值取向及其合理性论证,道德教育没有实现其工具功能和本体功能,陷入了无效的困境。其根源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道...
关键词:道德选择能力 能力的培养 道德教育 实践思维方式 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规范 合理性论证 以人为中心 
论德育接受的心理过程
《中国德育》2006年第3期76-76,共1页李炳杰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而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心理过程 德育 思想道德教育 受教育者 道德接受 社会发展 道德需要 道德选择 接受教育 道德要求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与建构
《中国德育》2005年第12期26-28,共3页周炎根 桑青松 
高校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在整个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内化、自主控制的能力.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自身道德控展追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学会能动地表现道德行为,学会超越“...
关键词:主体性德育 高校 自主发展 道德选择 社会道德规范 全面和谐发展 自主选择 自主评价 道德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