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跳槽

作品数:22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顾韬郝建志徐君王福林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大学西南大学淮南田家庵发电厂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矿工》《中国工人》《乡镇论坛》《经济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商业秘密的保护——利用“跳槽”人员头脑中知识的矛与盾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年第6Z期267-267,共1页王福林 
如今实践中一般认为,跳槽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果属于他们个人的专有技术则可以继续使用而不构成侵权,如果属于原单位技术秘密则不管其处于跳槽人员的头脑中还是记载于其他无形或有形载体之上,都不影响它作为商业秘密的性质,不法披露或使...
关键词:职工跳槽 商业秘密 劳动权 竞业禁止 
职工跳槽后,还能否要求认定其在原单位工作期间的伤害为工伤?
《就业与保障》2014年第9期5-5,共1页
小保:曹某是一煤矿工人,虽然入职三年,但矿里一直没和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给他上工伤等社会保险。前不久煤矿发生事故,曹某因此受伤。给了一些经济补偿后,矿里将曹某辞退。辞退后曹某发现,所得的经济补偿中没有工伤补偿。于...
关键词:工伤补偿 用人单位 职工跳槽 书面劳动合同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经济补偿金 伤害 作期 
论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中有关竞业限制的若干法律问题被引量:4
《法律适用》2013年第5期58-65,共8页顾韬 
一、商业秘密纠纷中涉及竞业限制问题的由来 司法实践中.因职工跳槽引发诉讼是侵犯商业秘密纠纷形成的主要诱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地方法院,此类纠纷约占商业秘密案件总数的90%以上。从主体上分析.此类跳槽职工一般为企业...
关键词:商业秘密纠纷 竞业限制 法律问题 职工跳槽 商业秘密案件 高层管理人员 单位使用 企业核心 
浅谈电力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第3期51-51,共1页徐君 
现如今,许多企业求才若渴,千方百计引进外面的人才,可电力企业最近却频现职工跳槽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如果把急需或紧缺的人才离开原单位称之为显性流失的话,那么好些留在单位,素质和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
关键词:企业人才管理 电力企业 现状 显性流失 职工跳槽 隐性流失 经营发展 单位 
职工跳槽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和培训费
《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第4期43-43,共1页李扬 
申请人:甲公司。 被申请人:乙某,男,25岁,原系甲公司职工。 案情简介:乙某2006年7月经招聘到甲公司设计室从事钢板仓设计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06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乙...
关键词:职工跳槽 培训费 违约金 公司职工 应当 被申请人 设计工作 2009年 
国有煤矿职工跳槽原因分析
《陕西煤炭》2009年第2期118-119,共2页黄秋花 
国有煤矿职工工资待遇偏低、分配制度不灵活、发展空间不足是造成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人跳槽的重要原因。要留住职工的关键是企业要为职工提供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要用事业、用待遇、用制度、用感情留住人才。
关键词:职工跳槽 工资待遇 发展空间 对策 
职工跳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当代矿工》2008年第7期42-42,共1页康淑英 
跳槽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在今天,尤其是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企业会经常遇到。但是,对企业而言,这会损失培养员工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如果跳槽者是在关键管理岗位上或是核心技术人才,往往会出现带走客户关系、泄漏商业...
关键词:职工跳槽 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发展 技术人才 管理岗位 客户关系 商业秘密 企业 
炙手可热的客户名单——两起职工跳槽案顺利解决的背后
《保密工作》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王怀庆 
有关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纠纷案是知识产权案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类型,此类案件多因职工跳槽引起,涉及原单位与离职员工、新单位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理平衡问题,审理难度较大。近日,合肥中级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涉及同一单位的两起因跳...
关键词:职工跳槽 客户 名单 侵害商业秘密 知识产权案件 社会公共利益 中级人民法院 离职员工 
“违约金”变“履行保障金”就可写入合同了吗
《就业与保障》2008年第1期6-6,共1页小保 
小保: 《劳动法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以书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我所在的单位为了防止“职工跳...
关键词:违约金 合同法 保障金 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 职工跳槽 劳动者 劳动法 
职工跳槽后因病身亡由谁负责
《劳动保护》2007年第12期68-69,共2页佳木 
江苏省扬州市一名职工跳槽到新企业后患上职业病不治疗而亡,应该由哪个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呢?两级法院作出了相反的判决,一审判决两家企业共同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终审法院判决新企业应承担全部工伤保险责任,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词:跳槽 职工 保险责任 企业 职业病 扬州市 江苏省 工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