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

作品数:353被引量:4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萍崔华杰鲁西奇陈勇孙竞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历史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运用“大历史观”提升高中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率——以《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为例被引量:1
《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7期9-11,共3页袁玲 
"大历史"的英文名是Marco-history,这一名词是黄仁宇先生所独创,取"宏观历史"之意。用黄仁宇自己的话说"大历史"就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中去。"宏观"与"放宽视野"是黄仁宇在解释"大历史"时的两个要素,"宏观"即...
关键词:大历史观 黄仁宇 中国历史研究 统编教材 空间意义 经济与文化 教学效率 全球视野 
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运用被引量:1
《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11期40-42,共3页刘金鹏 
绍兴市柯桥区教育科学2020学年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史料阅读在历史教学中的转化研究”(课题编号KGH20003)的阶段性成果。
何谓史料?梁任公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1]正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所指出的:"研究历史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占有史料,对史料的解读、运用要尽可能客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 史论结合 《中国历史研究法》 灌输式教学 史料运用 论从史出 梁任公 
历史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7期6-8,共3页吴兴星 谭瑞娟 
历史是一门很注重严谨的史料推理和科学论证的学科,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1]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将"史料实证"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界定了"史...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法》 案例教学法 能力的培养 史料 实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学生 历史学科 
简论统编本初中中国古代历史文字史料之运用——聚焦原文史料、史部类史料的运用被引量:1
《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1期69-71,共3页林珊 
1、教科书中文字史料的运用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明确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1]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 文字史料 《中国历史研究法》 教科书编写 原文 初中 史部 社会历史 
乡土史料进入课程应注意历史解释的范围
《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11期27-28,共2页刘德浩 周朝阳 
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认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教学也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范式之一。运用史料,我们要"了解史料诞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关注史料的作者和读者,将史料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
关键词: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教学 丝织业 历史老师 不具 组织细胞 棉纺织业 历史思维 中国历史研究法 语境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被引量:2
《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10期10-12,共3页徐宁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已为学界所熟知,其代表作《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也广受读者追捧。"大历史"这一词为黄仁宇所独创,取"宏观历史"之意,提出"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
关键词:大历史观 洋务运动 黄仁宇 历史思维 中国历史研究 万历 宏观历史 里去 归纳法 历史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