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理解力

作品数:69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鸣鸣毛雪琴傅英姿陈军李欣复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滨州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运用校本作业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新教师》2023年第3期46-47,共2页高玉梅 
2021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新形式的研究”(MJYKT2021-047)的研究成果。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设计作业,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要求,本文从培养审美理解力、审美联想力、审美创造力等方面着手,注重从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形式...
关键词:校本作业 审美理解力 审美联想力 审美创造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8期194-194,共1页胡晓琴 
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审美心态、审美角度、审美标准、审美想象力和深刻的审美理解力.低年级的中学生审美心理结构较单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复杂,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也趋于成熟,发挥美术教学内容的优势,可以促进学生健全审美...
关键词: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角度 审美心态 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中 
徜徉语文海洋,体味文本之美
《镇江高专学报》2018年第4期120-121,共2页王丽 
教师应利用美学原理,通过挖掘文本之美,创设审美情境,再现文本对象与文本背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关键词:审美情感 审美感知力 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 
浅谈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被引量:3
《学周刊》2018年第13期157-158,共2页李志涛 徐淑凤 
审美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个人品格的功能。而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来达到教育目的的。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和学习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美术教育 审美理解力 技能培养 
聚焦审美 成就精彩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8年第21期86-86,共1页尚修艳 
美术水平和人们的审美修养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我国教育方针中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的'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审美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当...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术作品 审美理解力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理解力提升策略探究
《新校园(中旬刊)》2018年第2期71-71,共1页魏永红 
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理解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教育心理学、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力。首先,需要发挥视觉直观性——看到了什么,提升审美感知力;其次,需要提高主动意识,达到主观自觉理解——看懂了什...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中学生 审美理解力 
培养京剧电影观众独特的审美理解力
《中国京剧》2017年第10期22-23,共2页黎中城 
从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集中推出的五部京剧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电影工作者和京剧艺术家辛勤努力的成果。他们锐意探索古典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高清电影和3D的形式,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传统经典大戏,保留了一批当代优秀演员...
关键词:电影观众 京剧电影 审美理解力 培养 国际电影节 京剧艺术家 电影工作者 现代科技 
音乐教学之审美教育探究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17年第9期51-51,共1页郭雪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指出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发展,这就...
关键词:审美素养 导入环节 审美兴趣 万事开头难 审美理解力 王二小 十二生肖歌 受教者 使人 教唱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的有效策略
《吉林教育》2017年第13期136-136,共1页杨巍 
审美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是感官上的独特能力,具有个体性和抽象性。小学音乐是艺术的教学,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秉持新课程理念中的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思想,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能力 有效策略 小学生 审美想象力 审美创造力 审美理解力 
试论诗与歌词的审美差异
《南风》2016年第11Z期44-45,共2页王方奇 
诗与歌词有着家族相似,也有很多审美差异.诗更重视审美主体的个性表现,歌词则更重共性;诗更能调动我们的审美想象,给人自由感,歌词则不然;诗的意象较朦胧主题较隐晦,而歌词更直白;诗要求读者有较高的审美理解力,歌词则追求通俗易懂;诗...
关键词:审美差异 歌词  审美理解力 家族相似 个性表现 审美主体 审美想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