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作品数:904被引量:74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建初王闰吉李茂康刘铁程魏宇文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汤饼不简单
《中国食品》2025年第5期58-58,共1页王吴军 
在古代,面条被称为“汤饼”。关于汤饼的“饼”字,东汉学者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说道:“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溲面”即揉面,这句话的意思是,饼就是将面粉与水搅和、揉制后加工出来的一种食品。
关键词:汤饼 《释名》 面条 面粉 食品 
“胶州”释名与清代胶州疆域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马丽丽 
胶州一地的历史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但是胶州之名的产生却迟至北魏,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专名。后来朝代鼎革,地方行政制度多变,胶州经历了废弃、重置等周折,而且在行政区划之外,又被赋予了具体的一地之名的意义。期间,随着国家统...
关键词:胶州 《胶州志》 清代 疆域 
话亭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23期1-1,共1页人生海海 
《园冶》引《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营造法原》言亭“为停息凭眺之所”。亭既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若布置合理,则全园俱活。亭的建造无定式,常见的有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扇亭、半亭等。大...
关键词:《园冶》 《释名》 无定式 攒尖顶 
心画所形:篆刻艺术摭谈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10期138-139,共2页高少珂 
自古以来,玺印皆用于取信以利决断,具有鲜明的实用功能。《释名》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者,信也”。这种功能内涵至晚从周朝的“玺节”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无论印章如何发展,守诺存信是其最原初和最本质的功...
关键词:篆刻艺术 《释名》 功能内涵 实用功能 
古人做饭用啥油
《养生保健指南》2024年第9期69-69,共1页曾昭安 
先秦时期,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的。有文字记载以来,油一开始叫“脂”或者“膏”。《释名》日:“戴角日脂,无角日膏。”比如,牛油羊油称脂,猪油则称膏。还有另一种解释:凝固成固体的称脂,融化成液体的叫膏。到了汉代,已经出现了植物...
关键词:胡麻油 羊油 动物脂肪 植物油 《释名》 牛油 芝麻 猪油 
语文教学中闽方言的传播价值探析——以莆仙方言为例
《快乐阅读》2024年第9期90-92,共3页肖同姓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教育科研项目“中小学语文教育中闽方言的传播价值探析——以莆仙方言为例”(项目编号:MJKA210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早在秦汉文献典籍如《尔...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文献典籍 语文教学资源 《释名》 《尔雅》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方言》 方言文化 
“长信宫灯”的物观构成、释名与价值研究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王珣 
长信宫灯作为工艺品与出土文物的结合体具有极高的史学史料价值、工艺科学价值和艺术设计价值。长信宫灯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设计理念放到当今社会也并不过时。对长信宫灯的整体外观及巧妙的灯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了解...
关键词:汉代 长信宫灯 物观 释名 价值 
天地之常经:儒家经典“十三经”
《党建文汇(下半月)》2024年第6期60-60,共1页李满春 
“经”字在周代的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本字写作“至”,是“经营”之义。战国以后,“经”开始有“典籍”之义,但不单指儒家经典,譬如《墨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经,织也。”东汉刘熙《释名》载:“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
关键词:铜器铭文 《释名》 《墨经》 儒家经典 《说文解字》 无所不通 十三经 周代 
临水一榭,清幽风雅
《时代青年(悦读)》2024年第6期46-46,共1页秦淮桑 
《园冶》记榭:“《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榭于花畔,谓之花榭,临水,则谓水榭。水榭通常一半踞于岸上,一半跨入水中。榭内开阔亮,一般设有美人靠,可作休闲、观景之用。春夏日长,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关键词:《园冶》 《释名》 南天竺 沿阶草 风雅 山茶花 
“象喻”批评论纲
《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2期49-58,189,190,共12页夏静 赵忠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象喻’批评研究”(23AZW005)阶段性成果。
在中华文艺批评传统中,“象喻”和“知人论世”“依经立义”等,均为出现早且伴随始终、适用性广且习而不察的原初性批评范式。在古人谈文论艺的批评实践中,但凡与人生精神境界或人之精神状态相关者,皆不能仅仅依靠概念、范畴来阐发,还...
关键词:“象喻” “尚象” “以象释名” 诗性智慧 教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