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去主义

作品数:136被引量:8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清林叶虎谭盛凤白志武王宝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濉溪中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拿来主义》的艺术特色探究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2024年第10期25-26,共2页李春伟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日本加快了对我国侵略的进程。当时的国民政府非但不抵抗,反而不断地妥协。鲁迅先生通过创作《拿来主义》一文批判了当时国民政府崇洋媚外的行径,告诉人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接下来,笔者就来简...
关键词: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民族新文化 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 自然段 国民政府 九一八 
《拿来主义》:鲁迅何以“偏题”?
《语文月刊》2024年第7期77-79,共3页鲁卫鹏 
《拿来主义》一文先以“闭关主义”破题,接着起讲“送去主义”,然后入手论说“送来(主义)”,最后以“拿来主义”为中心展开论述。这四种主义皆以中国与域外之交流为论说对象,并形成了绵密稳固的逻辑框架。但是,当行文至“大宅子”的譬喻...
关键词:送去主义 空间意义 《拿来主义》 偏题 中外交流 逻辑框架 拿来主义 鲁迅 
《拿来主义》教学商兑
《语文学习》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严景东 
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第二批项目(名师类)“初、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一体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杂文在鲁迅作品中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拿来主义》思想深刻、洞察敏锐、语言鲜明,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从现有文献看,《拿来主义》1973年首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此后成为经典范文,为教材编者所青睐。五十多年来,以《拿来主义》教学为话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 文质兼美 送去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鲁迅作品 《拿来主义》 重难点 教学内容 
破中有立:《拿来主义》的辩证逻辑再分析
《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41期34-36,共3页曹海英 
作为驳论文的代表,《拿来主义》无可置疑应将“破中有立”作为教学的重点。循着“事实—思维—价值”的链条去分析,鲁迅惯用的行文逻辑也是“破中有立”。细读文本后,我们发现:“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都是鲁迅用这一思维方式构造出...
关键词: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辩证逻辑 假想敌 
我们今天学《拿来主义》,学什么?
《七彩语文》2023年第3期39-42,共4页冯渊 
写作策略:铺陈、层进的论证方法师:《拿来主义》是一篇颇有文采的经典杂文。说理的逐层推进、论证方式的多样化、设喻的形象通俗且富有趣味,都值得我们赏读。能概述一下本文的论证思路吗?生:当然能。文章首先批评当下的“送去主义”,指...
关键词:送去主义 写作策略 亡国灭种 《拿来主义》 论证思路 拿来主义 赏读 论证方法 
《拿来主义》思辨性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年第31期79-80,共2页杨宏斌 
"拿来主义",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这篇文章,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拿来主义"原理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掌握学习之道,正所谓"以用规学,学以致用"。笔者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厘清论证结构的基础上,着力探究以下...
关键词:送去主义 论证结构 通读全文 学习态度 拿来主义 学习之道 《拿来主义》 学以致用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12期60-62,共3页刘志江 
[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段落,品味语言特点,体会鲁迅的情感和观点。2.联系现实生活,深入理解针对性和概括性相统一的论述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拿来主义》的结构层次,明确鲁迅是针对《大晚报》报道的“学艺”...
关键词:送去主义 品味语言 联系现实 《拿来主义》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重点段落 结构层次 
《拿来主义》论证思路再探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2期32-33,共2页周万喜 
新课程新高考,重教《拿来主义》,备课时梳理文章思路,看看各类教学参考用书及方家的教案设计,对《拿来主义》行文思路的分析,大体有如下几种:例1第-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
关键词: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新课程 文章思路 参考用书 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 论证思路 
作文也应实行“拿来主义”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0年第11期50-52,共3页焦明 
同学们已经学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吧,学过之后有何感想呢?有同学会说:《拿来主义》不就是论述了对待文化遗产不能实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或"送来主义",而要实行"拿来主义",对你有什么启迪呢?笔者认为《拿来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拨...
关键词:送去主义 写作素材 写作知识 《拿来主义》 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 作文 闭关 
驳论需要“驳”和“论”——关于送去与送去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4期78-80,2,共3页何元俭 李尹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课例研习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04-487)的研究成果
杨大忠老师《"送去主义"怎能是正常的文化交往——与何元俭老师商榷》(以下简称"杨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8年第1-2期,说是"与何元俭老师商榷",其实是想驳斥何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6期上的《理解<拿来...
关键词:送去主义 文化交往 老师 拿来主义 驳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 商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