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字

作品数:357被引量:46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玉邢公畹杜丽荣于智荣王蕴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建设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同源字和通假字——从语文教材的几则注释谈起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02年第12期35-36,共2页于智荣 
关键词:同源字 通假字 语文教材 注释 中学 语文 教材分析 文言文 
亦声字的性质与价值被引量:5
《语文建设》1998年第7期42-46,共5页李蓬勃 
亦声字的性质与价值李蓬勃一、亦声字的特点与成因亦声字这个名称源于《说文》,许慎用“六书”分析汉字构造时每以“从某从某,某亦声”说解字形,后人遂称此类字为“亦声字”。《说文》:“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贫”...
关键词:《说文》 形声字 声符 同源字 分化字 引申义 大徐本 汉字构造 右文说 语音形式 
“标志”和“标识”被引量:3
《语文建设》1996年第12期44-44,共1页胡双宝 
“标志”和“标识”胡双宝时下随着市场的繁荣,跟商品相关的“标志”一词不时出现。时而也见到“标识”。这两个词出现在书面上,人们不大理会其间有无差别。可是出现在广播里就不大一样了。听到“biāozhì”,自然会跟“标志”...
关键词:“识” “志” 《史记》 现代汉语词汇 《同源字典》 《汉书》 规范词 同音字 识时务 广播里 
谈“臭”的音义变化被引量:4
《语文建设》1996年第8期22-24,共3页杨润陆 
谈“臭”的音义变化杨润陆“臭”字见于甲骨文,构形从犬、从自。“自”是“鼻”的初文。狗鼻子的嗅觉特别灵敏,“臭”的本义指用鼻子辨别气味,引申为名词,指气味。《说文·鼻部》有“”字,释为“以鼻就臭也。从鼻,从臭,臭亦声...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广韵》 音义 《同源字典》 分化字 秽恶 《礼记·月令》 汉语词汇史 新《辞源》 
曹操的眼睛
《语文建设》1996年第5期18-18,共1页
曹操的眼睛□刘钧杰京戏里的曹操大白脸,缝眼儿。白脸是相的象征,大家都知道。缝眼有没有讲究?说起来就长了,得绕着弯说。过去把铜元有字的一面叫“字儿”,没字的一面叫“镘儿”。这名目由来已久。元杂剧《燕青博鱼》第二折...
关键词:曹操 《说文》 说文通训定声 《燕青博鱼》 《周礼正义》 元杂剧 《急就篇》 同源字 孙诒让 大家都知道 
桥梁被引量:1
《语文建设》1996年第6期35-37,共3页
桥梁刘钧杰现在说“桥梁”,并不区分“桥”和“梁”,早在许慎那个时候,就没有把“桥”和“梁”严格区别开来。要不然,《说文》怎么会说“桥,水梁也”,又说“梁,水桥也”,把“桥”和“梁”互训呢?其实,最早二者是不一样的。要...
关键词:《说文》 同源字 甲骨文 秦汉之际 水梁 《史记》 训诂术语 “摸着石头过河” 《经典释文》 孔颖达 
关于汉字构件简化的系统化问题——读《再论汉字简化的优化原则》
《语文建设》1992年第8期15-17,共3页一谭 
读了王宁先生《再论汉字简化的优化原则》一文(载《语文建设》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再论》),深有启发。文章立论精辟,分析透彻,很值得一读。但其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似乎还值得研究,现提出向王先生及广大读者请教。《再论》提出:“构形...
关键词:汉字简化 王宁先生 义符 《语文建设》 颜元孙 王先生 现代汉字 同源字 《玉篇》 发展演变过程 
异形成语浅析被引量:3
《语文建设》1992年第6期10-12,共3页薛从军 陈德荣 
所谓异形成语,指意义相同而个别字书写形式或结构方式略有不同的一类成语。如“抱残守阙”“百紫千红”“大快人心”又分别写作“抱残守缺”万紫千红”“人心大快”而意义没有改变。异形成语尽管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或不同的结构方式,但它...
关键词:人心大快 百紫千红 书写形式 抱残守阙 名家名篇 古今字 同源字 释兽 仿词 通假字 
书讯
《语文建设》1992年第3期43-45,47,共3页
这是一部专为大学非中文文学生编写的现代汉语教材,注重应用是它的特点。全书分总论、语音、语义、语法、语汇、语用、汉字、特殊应用八章,还设专节讲述了语音、语义、语法、语汇、汉字等知识的综台应用问题,突破了国内现行现代汉语教...
关键词:现代汉语 体态语 北京语言学院 现代交际 字式 出版定价 吉林教育出版社 同源字 文字工作 各论 
羊年说“羊”
《语文建设》1991年第4期42-42,共1页王宁 
羊在古代为六畜之一(其他五畜为马、牛、猪、鸡、犬),同其他家畜家禽一样,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野生到驯养的过程。就汉字而论,“畜”与“兽”同源,又与“育”同源,“畜”就是人工育养的“兽”。它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祖先从单纯捕获禽兽进...
关键词:上古汉语 动物分类 下半部 五畜 鸟迹 健身运动 总名 同源字 经济界人士 多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