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作品数:2181被引量:51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邵建新刘吉才张志先陈力丹马建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学习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多少少”不全等于“多少”
《语文学习》2024年第10期82-82,共1页罗献中 
“歌唱祖国的诗,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多少少。”这是《中国诗人成名作选》(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年版)对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所作评介中的一句话。稍作推敲即可发现,这是个病句,原因是误用了重叠词“多多少少”。
关键词:文化出版社 歌唱祖国 病句 重叠词 推敲 
推敲“静”字有真意
《语文学习》2019年第12期21-24,共4页刘勇 
师:我们在梳理《诫子书》逻辑层次的过程中,发现"静"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请大家推敲推敲"静"的内涵。生:我觉得文中多次提到"静"字,是诸葛亮希望诸葛瞻静下心来学习,只有静下心才能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板书"静")师:大家觉得...
关键词:《诫子书》 逻辑层次 推敲 平天下 诸葛瞻 诸葛亮 
“滨州境域横跨黄河下梢两岸”之推敲
《语文学习》2017年第3期72-73,共2页张玉新 马殿荣 
2003年3月出版的《滨州地区志》对滨州境域作了如下表述:“滨州境域横跨黄河下梢两岸。”
关键词:《滨州地区志》 境域 两岸 黄河 推敲 
怎一个“情”字了得?——兼与贾会彬老师商榷
《语文学习》2011年第11期77-77,共1页朱冬民 
细读文本,就是要走进文本,咀嚼语言,细心体味。感受和发掘文本语言所蕴涵的深刻内蕴。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关键词:“情” 文本语言 老师 思想感情 朱光潜 推敲 细读 细心 
推敲命题用词
《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58-58,共1页莫澜舟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下面列出三个要求,其中之一是“不得抄袭”.这个要求本身当然很对,但置于入学考试的试卷上.不免使人觉得有点奇怪。
关键词:用词 命题 推敲 作文题目 入学考试 中考 试卷 
关注诗歌语言超常搭配现象——《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35-36,共2页夏云陶 
诗歌中往往会出现“语言的超常搭配”现象。多数诗句中语言超常搭配现象会和某些修辞手法一起呈现.然而落实到鉴赏上,很多学生往往只关注其修辞格,造成内涵分析不足的情况。从鉴定修辞起步.再往下推敲就是弄清楚本体是什么.然后分...
关键词:诗歌语言 超常搭配 教学片断 修辞手法 内涵分析 修辞格 学生 推敲 
“十余辈”是“十余人”吗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57-58,共2页陆精康 
《汉书·苏武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教材注“十余辈”为“十余人”,《教学参考书》译文:“匈奴先后拘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注、译值...
关键词:余人 《教学参考书》 匈奴 教材 推敲 
“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搭配不当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78-78,共1页刘宇 
郭沫若先生的《石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尽管十分优美.但如果仔细推敲,不当或者值得商榷之处.也还是存在的,据我陋见,其中有个句子存在疑点。
关键词:搭配不当 八年级下册 《石榴》 苏教版 郭沫若 推敲 
语文课里的语言赏析
《语文学习》2007年第4期50-52,3,共3页赵霞 
主题与背景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地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的语文味来,而他们对语文味的理解往往体现在语言赏析上。然而,是否课堂上所有的语言赏析都是必要的、经得起推敲的呢?
关键词:语言赏析 语文课 新课程改革 教师 课堂 推敲 
邓小平著作推敲词语的艺术
《语文学习》1999年第12期42-42,共1页谢逢江 
关键词:词语 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著作 原文 香港 形容词 自修改 科教兴国 总政策 名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