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形成

作品数:1197被引量:64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蓉生张世富连建新张小稔张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德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班级管理制度潜存的正向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品德形成
《中国德育》2019年第15期6-6,共1页成欣欣 米俊魁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过程中,管理者始终贯彻着正确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对学生品德修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伦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将道德教育的规则或是道德价值完全呈现在学生眼前,且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时刻都在受到制度伦...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 品德形成 德育功能 
“活”的教育与“动”的学生
《中国德育》2012年第5期78-80,共3页高岭 
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那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教材,把“生活”作为学习目的和归宿的理念,让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的目标,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任课教师。因为“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品...
关键词:品德教育 “品德与社会” “动” “活” 学生 思想品德形成 生活气息 学习目的 
为了学生的发展——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探索有特色的德育体系
《中国德育》2011年第7期67-69,共3页李波 
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从大处着眼,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德育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 田家炳 成都市 中学 学生 思想品德形成 整体规划 
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被引量:3
《中国德育》2010年第1期91-91,共1页杜时忠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学校中心论”“专门德育论”和“即时效果论”三大认识误区,从根本上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深入发展。“去中心化”使学校教育的优势式微:专门化的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并不一定是“福音”:
关键词:学校德育 认识误区 学校教育 去中心化 品德形成 效果论 中心论 专门化 
内隐学习理论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启示被引量:1
《中国德育》2008年第5期35-37,57,共4页覃江霞 
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由于忽视了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社会规范学习成了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内隐学习理论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启示在于:社会规范学习中,必须激发学生内隐学习潜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人生观;个体在...
关键词:内隐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品德形成 
情感·道德·素质教育被引量:12
《中国德育》2008年第3期10-12,共3页朱小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个体品德形成虽然需要社会环境、舆论、规则、法律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人的内心持续、内发、内控地生长、壮大着品性,从而使一个人成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呢?至今...
关键词:素质教育 道德 情感 70年代 社会环境 品德形成 内心 
播下道德的种子
《中国德育》2007年第3期93-94,共2页张微 
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充分挖掘品德教材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家长、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将道德的种子播到学生的心田里。
关键词:道德教育 种子 品德形成 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 实践活动 教育合力 青少年 
实施孝道教育的探索被引量:3
《中国德育》2006年第6期39-40,共2页王树梅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总是在一进大门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
关键词:孝道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德育工作 品德形成 内心世界 《论语》 育人效果 孩子 妈妈 祖国 
高中生深层情感教育浅探
《中国德育》2004年第12期55-57,共3页罗运峰 
在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强硬的管束、灌输和打压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的提高对高中生的影响而逐渐丧失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空洞的说教、训斥和指责,已伴着中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而使德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高中生 中学生 德育传统 品德形成 班主任 学校管理 生品 情感心理 重点转移 
反馈原理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中国德育》2001年第10期30-30,56,共2页杜文霞 
关键词:反馈原理 学生 良好 品德形成 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