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语言

作品数:19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曙光严敏张伶周英王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秭归县教研室包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山东教育》《当代电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表演艺术中体态语言的分析
《文化产业》2020年第17期59-60,共2页涂一鸣 
体态语言,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态势语”“动作语言表现”等,是人际交往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在影视作品和话剧表演中,体态语言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且在表演当中也非常之重要。通过体态语言这一点,不仅在表演当...
关键词:体态语言 台词功底 情态语言 身势语言 空间语言 
政府新闻发言人中的体态语言及其运用被引量:2
《传播与版权》2017年第9期16-18,共3页吴卫红 
在新闻发布会中,除了使用语言表达外,还使用了大量非语言因素,体态语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对外沟通公众的窗口,发言效果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独特的责任与使命要求政府新闻发言人要...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体态语言 情态语言 身势语言 空间语言 
水景在现代景观中的“移情”功能探析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26期13005-13007,共3页严敏 
通过对水景的解析,阐明了水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提出移情功能在水景创造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水景设计的丰富的"情态"语言的创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和隐喻,并进一步阐述成功的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水、环境三者之间...
关键词:水景 移情 “情态”语言 
幼儿教师教态艺术刍议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11年第7期151-153,共3页张伶 
幼儿教师教态的艺术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合格的幼儿教师,良好的教态应该是包括教育态度在内的情态语言、声态语言、姿态和体态语言的综合。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艺术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态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态 情态语言 声态语言 体态语言 
语文课堂中的微笑教学
《广西教育》2010年第26期50-50,共1页区雪丽 
微笑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师生互相尊重信任、平等友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双边教学活动,它是对学生爱心的表达,是一种辅助传达教学信息、组织教学的有力手段,是教师赏识学生的最佳的面部情态语言。
关键词:微笑教学 语文课堂 双边教学活动 赏识学生 互相尊重 教学信息 组织教学 情态语言 
用情态语言凸现知识魅力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8年第7期60-61,共2页朱正洪 
情态语言作为一种非口头语言,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知识的理解 政治学科 道德教育 和谐互动 小组讨论 无声胜有声 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话方式 课堂教学 
新闻语篇对话性初探——情态语言资源视角被引量:20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6期60-63,共4页李曙光 
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YY040论文
语篇对话性指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等关系。虽然对话性因语篇类型的不同而有异,但它却是语篇的一个根本特性;语篇类型不同,对话性所赖以实现的语言资源势必有所不同。新闻语篇...
关键词:对话性 新闻语篇 情态 语言资源 
淋漓尽致的情态语言
《医学美学美容(行业版)》2005年第7期100-100,共1页赵明华 
布卢姆的实验研究可知,影响教学成绩的三个教学变量中,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占50%,情感的前提特性占25%,教师的教学质量占25%.因此,教学不注意学生情感因素是不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很好地研究和利用教学中的情态语言.
关键词:情态语言 教学成绩 学习者 认知前提能力 教学质量 情感因素 
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4年第3期47-47,共1页朱圣宏 陈丽莉 
关键词:情态语言 学习兴趣 教师 课堂教学 师生沟通 
一颦一笑总关情——黛玉情态语言论
《修辞学习》2003年第3期27-28,共2页王苹 
优秀的作家总是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能传达微妙信息的情态语言,用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在风貌,使其笔下的人物更为逼真,富有立体感和艺术感染力。曹雪芹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他在塑造黛玉这一典型形象时,不仅设计了惟妙惟肖的人物...
关键词:情态语言 林黛玉形象 文学研究 小说 《红楼梦》 非言语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