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视角

作品数:243被引量:29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万兵王碧燕马志民邵璐吴建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体学视角下的广告英语翻译研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徐海蛟 杨志(指导)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广告翻译在跨文化营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出发,从词汇、句法维度探讨了广告英语文本特征如何与AIDA原则相结合,最终促使购买行动,同时总结了广告英语翻译中常用的直译、意译、音译、套译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广告英语翻译 文体学 文本特征 AIDA原则 
计量文体学视角下的汉日机器翻译语言特征研究——以《阿Q正传》日译本为例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4年第6期63-73,共11页毛文伟 朱海莹 
2024年度上海市关键语种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开放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GJYZ2024011)”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毛文伟。
以《阿Q正传》的人工译本为参照系,运用计量文体学方法考察汉日机器翻译文本,可以揭示其在词汇构成、文体、遣词造句以及句间承接等方面的特征。词汇丰富度分析发现,GPT-3.5用词最为单调,与人工译本差异显著。Google、GPT-4译本与人工...
关键词:机器翻译 计量文体学 生成式AI 语言特征 译后编辑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英国小说The Silkworm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
《今古文创》2024年第47期99-102,共4页雒洪曼丽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与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英语优秀作品经过翻译传入我国,但翻译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人物特点的再塑造无法在译文中完美再现,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甚至会产生文化隔阂和误解,这...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 翻译批评 人物塑造 假象等值 《蚕》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东北方言文学翻译——以葛浩文译《呼兰河传》为例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0期840-847,共8页夏子晴 
本文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识解理论,分析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中的词汇误译现象。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其文化背景、语言理解及目标读者定位的影响,导致译文在词汇选择和文化传达上出现偏差,未能充分展现原作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认知文体学 方言翻译 识解 葛浩文 《呼兰河传》 
论葛译《生死疲劳》中诗学特征的传递与变异——基于文学文体学视角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于亚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YY00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4XWY03)。
基于文学文体学二元论理论,对《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葛浩文在尽量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抽象表达与具象表达的相互替换、转换句子形式、使用押韵等方式,增强了小说译文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和诗学特征。这种...
关键词:翻译 诗学 文学文体学 《生死疲劳》 葛浩文 
文体学视角下散文《秋天的怀念》情感研究
《黑河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136-138,146,共4页曹慧 
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文体学视角下的叙事性散文情感研究——以《秋天的怀念》为例”(Awky2023019);安徽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庐州文化译介研究中心”(AWKYZX2020003)。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因其文笔优美、内容朴实,深受读者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由汉学家、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翻译为英文,获得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阐述文体学的概念,辨识文体的同时,...
关键词:文体学 散文分析 情感研究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红玉》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刘龙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公共外交背景下‘外宣翻译’课程建设探究”(编号:2023JYXM14)。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红玉》是其中的一则故事。文学文体学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重要手段,其侧重具体文本的文本特征,探究作者怎样凭借原文措辞体现文本的现实意义、主题意义、美学效果。研究以宋贤德(S...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 小说英译 《聊斋志异》 《红玉》 对比研究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对英语文学作品的解读——以诗歌《未选择的路》为例
《现代英语》2024年第16期100-102,共3页李红 
研究主要从认知文体学下的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三个理论层面对诗歌《未选择的路》进行解读。在图形—背景理论层面,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解读;在意象图式层面,重点从连接图示和始源—路径—目标图式两个方面对这首诗歌进...
关键词:认知文体学 图形—背景 意象图式 概念隐喻 
女性主义文体学视角下的《英国病人》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7期569-575,共7页张丹丹 
《英国病人》是迈克尔·翁达杰的最著名的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二战末期在意大利一个别墅中四个人物经历的爱情、背叛和和解。小说中,凯瑟琳和汉娜这两位女性角色推动了关键情节的发展,但在小说及批评家中的分析中,她们...
关键词:迈克尔·翁达杰 《英国病人》 女性主义文体学 女性形象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爱伦·坡《乌鸦》的情感表征研究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袁微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美国文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E20230426);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翻译专业培育建设(立项编号:E2021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乌鸦》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诗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经典作品。目前学界对《乌鸦》的研究主要从意象、音韵、文学性、忧郁气质等方面展开,尚未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探究其情感表征。文学文体学指通过分析文学...
关键词:爱伦·坡 《乌鸦》 文学文体学 情感表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