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人才

作品数:1013被引量:6236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陆国栋李拓宇李飞马晓君李春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时代人物》2025年第10期0098-0100,共3页肖云川 
河北科技大学202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探究》(编号:KDSZ20240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时代的快速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新工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一直以来都担负着培养国之栋梁、卓越人才的重任,探索构建“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博士班主任—校内成长...
关键词:四位一体 协同育人 新工科 高校 新质人才 
新工科人才通识培养视域下的创新设计课程思政研究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5年第4期80-84,共5页刘伟 刘元元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新商科+新工科多维融合的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B231006905)。
培养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是当前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有关技术创新基本思想的论述,挖掘创新方法课程中的思政要素,重构创新方法课程中的相关原理与知识,实现创新方法知识传授、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和树立正确科学技...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新工科人才 技术创新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创新方法 
基于“新工科”视域探讨TRIZ理论基础的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大学》2025年第7期90-93,共4页杨玉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基于TRIZ理论的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4YB0504)。
随着我国“新工科”的不断推进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为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学校要加强对TRIZ理论基础的科学利用,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建良好的...
关键词:新工科 TRIZ理论基础 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数智技术与工程造价交叉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山西建筑》2025年第6期186-190,共5页李艳秋 杨问春 
四川工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质生产力赋能“造价+”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24YB020)。
面对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跨学科院系合作有限、课程交叉融合不足、校企关注点错位、产教融合不足等一系列现状,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重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跨学科院系深度合作、产学合作及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多维融合 产教循环 数智技术 工程造价 培养路径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本科生项目实践: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教育探索》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刘江岳 田芬 
苏州大学2023年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管理专项教改研究课题(20240305)。
工科专业本科生的项目实践可以分为项目课程与课外项目两种类别。从项目实践的受众层次看,项目实践有大众化与精英化两种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分野对项目目标、选题、实施方式、项目主体的参与动机及利益相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
关键词:新工科 本科生 项目实践 价值取向 实施策略 
地方院校新工科背景下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探索
《云南化工》2025年第2期139-141,共3页陈子明 吴寿远 张华林 曾玲 
岭南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岭师教务[2024]80号);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岭师教务[2024]113号)。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为解决地方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在思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修订课程标准、构建思政案例库、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与实...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 教学改革 药物分析 课程思政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
《模具制造》2025年第2期44-46,49,共4页何九军 张治国 张丹丹 陈耀年 乔晓丽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JR5RK1049);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2CX3GK010);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路径研究”(GS[2024]GHB1465);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高职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视角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GS[2023]GHB1464)。
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路径。以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理工科人才为导向,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重新确立、创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顶层设计与保障措施、创新教学...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课程思政 高素质理工科人才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模具制造》2025年第2期74-76,79,共4页张丹丹 张治国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高职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视角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3]GHB1464);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4]GHB1465)。
分析了建设“三位一体”教师协同育人团队的重要性,从优化团队成员结构、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和整合课程思政资源3个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工科类专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团队建设有效路径。通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整合课程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团队 高校工科类专业 高素质工科人才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2025年第6期81-84,共4页王明珊 郭秉淑 李星 
2021年度西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储能科学与工程储能领域‘高精尖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X2021JGZDI025);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导向、科研训练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G2021-590);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相关专业政产学研用五维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G2021-535)。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构建绿色和多元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电力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专业建设缺少成熟方案参考。总结了...
关键词: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新工科 专业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通识教育纳入理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教育(高教)》2025年第2期63-65,共3页陈柏强 
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了解不足、对创新本质理解不完整等,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系统性提升的重要原因。为此,建议将科技成果转化通识教育纳入理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使科研人员在就读期间尽早接受相应知识传授和理念熏陶。论述了...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通识教育 理工科 人才培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