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作品数:704被引量:12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建国黄东花管淑红王志刚黄幼岚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小学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阅读联系生活 促进知行合一——谈《伊索寓言》的专题式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陈瑜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懂故事,明白道理是读寓言故事的基本要求。专题式阅读让学生知文意、明寓理,能帮助学生将通过读书悟出的道理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促进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板块化、活动化的阅读方式能...
关键词:课外阅读 《伊索寓言》 三年级 阅读方法 
整合启发 联系比较——《伊索寓言》组文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2017年第4期50-52,共3页刘军 
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希腊《伊索寓言》是人类文学经典,也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对《伊索寓言》并不陌生,在低年级时就已经学过《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伊索寓言》包括《狐狸和葡萄》《...
关键词:《伊索寓言》 阅读教学 教学尝试 寓言故事 学习过程 五年级 伊索 阅读策略 角色形象 独特体验 
学段意识突出,教学方法扎实——《伊索寓言》阅读教学点评
《小学语文》2017年第1期93-93,97,共2页常志丹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观摩课上,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寓言的文体特点以及本课寓言三则一组的编排特点,以三篇寓言中的人物语言为切入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联系、比较的阅读策略,引导...
关键词:《伊索寓言》 阅读策略 教学点评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 意识 学段 学习起点 
“组合类”课文的整体性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2015年第6期41-42,共2页刘国庆 
“组合类”课文是指由一组(一般两至三篇)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短小文本组成的教材,如《古诗两首》《寓言两则》《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生命桥》等。教学这类课文,传统的方法是教完一篇,再教第二篇及第三篇。这种教法的...
关键词:教学策略 课文 体性 相对独立性 《伊索寓言》 《寓言两则》 《古诗两首》 《生命桥》 
《酸的和甜的》难点突破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2008年第7期45-46,共2页苏武德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课文《酸的和甜的》的故事源自《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狐狸和葡萄》只写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课文《酸的和甜的》在原来故事中增加了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三个角色,有八...
关键词:《酸的和甜的》 教学策略 语文实验教科书 《伊索寓言》 二年级上册 葡萄 狐狸 故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