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作品数:570被引量:9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亚宏华东林长山周志良唐书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运用多媒体导课的几点做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8期60-60,共1页孙怀平 
现在各地基本上普及了信息化教学,老师们利用多媒体上课基本上成为常态。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导课,才能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呢?一.视频激趣出彩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多是名家精品,文质精美。但是很多作品远离我们的时代...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 导课 《最后一课》 语文课本 外国作品 信息化教学 语文课堂 古代作品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收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5期117-117,共1页杨白平 
新《课标》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变化,更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既往的教学行为及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在实践中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改进教学,在不断...
关键词:反思 实践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 《最后一课》 专业成长 新《课标》 教学水平 
语文教材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3期124-124,共1页钱力桂 
笔者在几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感悟到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疑难问题尤其值得注意,如:1.小说中的主人公并非只有一个。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们老是围绕一篇小说主人公是谁的问题争论不休,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与苏林教授,《七根火...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 《七根火柴》 《最后一课》 语文教学 主人公 中师生 小说 教授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7期112-113,共2页刘宏业 
教学《最后一课》,爱国主义是一个无法绕开、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中,真正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也像小弗郎士一样逐渐萌发爱国主义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意识 教育渗透 学生 熏陶 
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站起来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11期73-73,共1页陈云芬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应有立体感,给读者以立体美的享受。也就是说,小说必须塑造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用通俗而形象的话说,小说的人物形象必须“站起来”.富有立体美。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的韩...
关键词:人物形象 小说作品 《最后一课》 文艺美学 法国作家 艺术形象 立体美 立体感 
再议《最后一课》的插图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5期120-120,共1页张辉 黄朝阳 
我曾针对人教版《最后一课》插图的不足,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3年第8期上发表了《对(最后一课)插图的异议》一文,现苏教版对原人教版插图作了修改。苏教版依据课文内容将原插图中几处明显与文章内容不符的地方作了修改...
关键词:《最后一课》 插图 教学与研究 文章内容 课文内容 人教版 苏教版 修改 
例说“设问—探究”教学模式三环节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5期22-22,共1页徐德湖 
“设问-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环节,现以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试作概述。
关键词:教学模式 设问 三环 《最后一课》 都德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之我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年第10期92-92,共1页王凌 
关键词:课堂语言 语文教师 《最后一课》 “语言” 短篇小说 钥匙 都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