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作品数:55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吕俐敏孙前兰刘华周北南徐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教育学院铜山县铜山镇中心中学安徽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考试周刊》《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教育革新》《语文教学之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语文教材《〈论语〉十则》《〈论语〉十二章》选文的注释研究
《汉字文化》2023年第S01期204-206,共3页林浩 
结合已有注释内容分类标准,对人教版教材《〈论语〉十则》选文与统编本《〈论语〉十二章》选文注释的题解与释义进行比较。在题解层面均较为简明,并且在同一教材体系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题解表现出编者意图,更具典型性...
关键词:《〈论语〉十则》 《〈论语〉十二章》 注释 
细教《〈论语〉十则》,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课外语文》2019年第4期156-157,共2页张国远 
教学中应该注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精神内涵等,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文化传承首要的是为其生命打好"中国底色"。
关键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 文化底蕴 
聆听圣贤教诲,感受儒家智慧——《<论语>十则》超前阅读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7年第9期41-43,共3页胡善恩 
今年5月,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有望进一步丰富《论语》经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了解两千多年前圣贤们的智慧语录。
关键词:《〈论语〉十则》 圣贤 智慧 阅读 儒家 感受 《论语》 《齐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3期30-30,共1页黄良管 
在执教九年级的《〈论语〉十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文言字词,获得了对经典的正确理解,通过实践而收获经典的智慧。可从中吸取这些做得好的地方的经验,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欠活跃、学生不大胆回答问题等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论语》十则 教学 反思 
时光缭乱
《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2015年第9期31-31,共1页绯帘夜 
“顾惜,别睡了。”同桌推推她,顾惜站起来愣住了,自己刚刚明明还在家里许生日心愿,怎么现在到了教室里?老师问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面一句是什么?”顾惜对答如流。老师夸顾惜提前预习了课文。顾惜纳闷,《〈论语〉十则...
关键词:《〈论语〉十则》 老师 教室 课文 预习 
此“时”非彼“时”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吕俐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论语〉十则》第一则:“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材对“时习”的注释是“时常地复习”。
关键词:“时” 《〈论语〉十则》 七年级 人教版 教材 注释 
学的习的,都是什么?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吕俐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论语〉十则》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材对“时习”的注释是“时常地复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这句话一般翻译为“学习知识,经常去...
关键词:《〈论语〉十则》 学习知识 话语背景 《论语》 复习 七年级 人教版 教材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年第4期437-437,共1页唐彬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关键词:《〈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文言实词 汉语翻译 思想内容 朗读 
一字一句总关“情”——从三则“子曰”看孔子的话语方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8期51-51,共1页郑慧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从求知与修身的角度去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与为人,却很少意识到孔子的言语对教师自身同样极具教育价值。细细品味《〈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语,发现他的“絮叨”中充满了无限的智慧与温暖。假如...
关键词:孔子 话语方式 “子曰” “情” 《〈论语〉十则》 教育价值 日常教学 育人方式 
“言”之不一,“行”之不准——《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论语〉十则》中“言”“行”二字的解释质疑
《考试周刊》2013年第45期24-25,共2页彭伟 
《论语》中不少词语、句子的解读向来存在较大争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备课时常常产生疑惑。《教师教学用书》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至少在本课中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或应对这些疑惑的思路和办...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 《论语》 “言” “行” 《〈论语〉十则》 质疑 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