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作品数:1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永胜更多>>
相关机构:漳县一中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中国农村教育》《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3期30-30,共1页黄良管 
在执教九年级的《〈论语〉十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文言字词,获得了对经典的正确理解,通过实践而收获经典的智慧。可从中吸取这些做得好的地方的经验,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欠活跃、学生不大胆回答问题等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论语》十则 教学 反思 
《〈论语〉十则》补释
《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1期44-44,共1页李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入选的《论语》十则,皆是经典语录,对于学生感知儒家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整体而言,教材中的注释要言不烦,平允精当。但对有些语句没有注释,或者注释过于简略,这给教师和学生理...
关键词:《(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教材 补释 《论语》十则 儒家文化 道德情操 注释 七年级 
从《论语》十则看孔子的读书方法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8-9,共2页谢建丽 
最重要的学习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为了探究方法,古今中外的学人可谓不遗余力,并且留下了许多后人可资借鉴的良好方法。近代学者胡朴安认为: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对照《论语》十则,体味每一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怎能不...
关键词:《论语》十则 读书方法 孔子 学习方法 探究方法 
在情境中学习文言文——《论语》十则案例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16-16,共1页陈建伟 
案例描述:那是一节送教下乡的公开课,送教的地点是永嘉枫林中学,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听说是城镇的所谓名师来上课,他们的眼中满是期待;对于听课的老师来说,由于事先对我的教学有所耳闻,更想眼见为实;对我本人来说,更多的是压力。因为山...
关键词:文言文 论语 案例 学习 语文教学 公开课 教学方法 学生 老师 语文基础 
突破文言文“言”的教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6期52-53,共2页赖凤翔 
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对文言文的具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一目标看似简单,实则包含许多内容。首先,什么是浅易的文言文?是文字上浅易还是内容上浅易?从人教版教材来看,最短的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言” 《语文课程标准》 《论语》十则 人教版教材 中学生 内容 
课堂学习“五环节”——由教《论语》十则所悟到的
《快乐阅读(开心辞典)(上)》2011年第2期108-108,共1页王新照 
教无定法,但教学应本着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现在各种课堂学习模式各具特点,"杜郎口"课堂模式似乎独领风骚,我在教读《论语》
关键词:课堂学习 学习模式 五环节 论语 学生为本 课堂模式 孔老夫子 教学 教读 培养学生 
《论语》十则
《满分阅读(初中版)》2010年第5期40-41,64,共3页阳春华 
史诗电影《孔子》的热映让我们又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理念和情操。孔子对后巨的影响深远,现在,让我们重温《论语》,再次感受先贤的思想光芒与博大情怀。
关键词:《论语》十则 《孔子》 思想家 近距离 感受 
第一板块 古诗文积累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下)》2009年第6期3-9,共7页方晋 
江西省中考必背名句 《论语》十则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关键词:古诗文 《论语》十则 江西省 名句 中考 
《论语》十则
《新课程学习(下)》2009年第1期47-48,共2页虞耀中 
教学内容《论语》十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关键词:尊重学生 教师 论语 整体感知 新课程 学习体验 朗读 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 自主 
语文处处需探究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年第2期41-41,共1页苏荣娟 
“探究”意即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教学中,处处需探究。下面以《论语》十则几个片断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启发学生探究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论语》十则 学生探究 读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