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

作品数:23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熊雪娇陈嘉楠康红燕李阳许铁梅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海安县明道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教师》《教师博览(中旬刊)》《四川教育》《语文学习》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品读
《江苏教育》2020年第48期2-2,共1页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儿童在不断的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中国现代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家 儿童心理发展 朱智贤 心理状态 品读 心理学家 《儿童心理学》 动力 
了解儿童 理解儿童 尊重儿童——读《儿童心理学》有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11期15-15,共1页孙雅婷 
学习《儿童心理学》让我懂得了幼儿的心理,让我懂得了不能把儿童当做成人来看待,因此,不能用对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儿童。从这一心理观念出发,我们就应当树立一种科学的儿童观,即尊重儿童,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兴趣,从而鼓励儿童的主动探索和...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新时代中国儿童心理发展教材建设——《儿童心理学》第六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被引量:2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年第2期254-254,共1页林崇德 朱皕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撰写的《儿童心理学》第六版,最近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半个多世纪不衰的优秀教材。我国教材建设是国家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部最新修订的中国儿...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 优秀教材 第六版 中国 国家意识 马克思主义 
感悟分享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年第4期80-80,共1页姚舒扬 
朱智贤教授是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儿童心理学》一书,也正是因为这本著作,使人们初步了解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的种种特点和规律。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如果仅有儿童心理的内因或内部状态,而没有适...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 感悟 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家 教育条件 朱智贤 教育家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年第10期23-23,共1页陈福丽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特别是科学领域中,让孩子勇于尝试质疑,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及创造型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心理学》指出:4-...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为学 创造型思维 科学领域 探索意识 创新意识 孩子 学习 
为了孩子的阅读——我为什么读皮亚杰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下半月)》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张锐 
2012年我在全区推动了教师系统地阅读《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期间,有着太多的触动、感悟与思考。 阅读教育名著最初并非本意,只是因为专业和老师的要求,大学时的所谓阅读,更多地停留在浏览的层面上,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对...
关键词:皮亚杰 阅读 《儿童心理学》 孩子 教育名著 发展心理学 有意识 教师 
为了孩子的阅读——我为什么读皮亚杰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张锐 
2012年我在全区推动了教师系统地阅读《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期间,有着太多的触动、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阅读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 孩子 发展心理学 教师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青年教师》2015年第12期22-25,共4页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
关键词:皮亚杰 教育思想 《儿童心理学》 《结构主义》 发生认识论 心理学家 教育科学 创始人 
教学中如何有效关注学生的情绪
《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2期4-6,共3页罗大红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两型课堂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研究成果
喜怒哀乐,情绪如影随形,无时不与人相伴。 什么是情绪呢?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的特点。我国朱智贤编的《儿童心理学》中谈到情绪有"肯定的情绪""较复杂...
关键词:情绪体验 《儿童心理学》 学生 教学 态度体验 客观事物 不稳定性 人力资源 
在顺口溜中内化规则
《四川教育》2014年第2期73-73,共1页何国珍 
【案例一】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上课没有什么概念。上课铃声响了后。还要在外面玩一会儿。走进教室,大喊大叫,又打又闹,上课很久了,都安静不下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学生懂得课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我...
关键词:顺口溜 一年级学生 《儿童心理学》 课前准备 内化 组织教学 课堂效率 学习用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