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

作品数:12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四川教育》《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新教学的根基——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0年第12期00230-00230,232,共2页可秋虹 
重庆创新学习中心主任龚春燕提出:“所谓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创新学习 把握文本 《发问的精神》 
习作中选材如何做到典型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年第10期44-44,共1页张刚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的《发问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编著)为了论证“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常常由发问开端”选用了这样的四个事例。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材 习作 九年义务教育 中学教科书 四年制 第五册 
论证新观念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年第2期29-31,共3页徐江 
所谓论证,是论者阐明观点、主张是什么,以及自己持论和别人所以接受之理由。用图式表示如下: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论证 教学 解读 
《发问的精神》解读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年第2期31-32,共2页徐江 
一、先看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读 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关于《发问的精神》解读基本上是错误的。该书之错有二:其一是论点判断错了,它认为论点是“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解读 《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社 论点 论证 
《发问的精神》教学实录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0年第2期32-36,共5页徐江 
一、判断论 点师:《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都预习过了,基本没有生字。下边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前提下,先自己判断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教学实录 预习 课文 生字 同学 论点 文章 
品味语文的美——《发问的精神》教学实录
《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任得宝 
任得宝,38岁,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教师。善于营造课堂气氛,追求“实”与“活”的教学风格。多次在全省、全国范围的大型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2001年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02年荣...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发问的精神》 教学实录 品味 教师素质教育 课堂气氛 教学研讨会 “中华杯” 
课堂提问,因简约而美丽
《四川教育》2006年第9期33-33,共1页范通战 
关键词:课堂提问 《发问的精神》 美丽 简约 预习提示 教学片段 引导学生 中学 语文教学 点评 
《发问的精神》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4年第09S期46-47,共2页朱会兰 靖增峰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 中学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3年第18期26-27,共2页郝玉萍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教学设计 初中 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创新精神 课后作业 
发问的精神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03年第10期24-25,共2页
关键词:《发问的精神》 中学 语文 教学 阅读 练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