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翔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物理试题信息获取空间构图全国高考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现代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关于“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深入思考与创新设计
《物理教学探讨》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张君可 王君翔 宋艾晨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物理‘重难突破’在线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CDDB202027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指出:在物理实验中,应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面的潜在价值,要避免让学生按教师或教材的既定步骤进行“虚假探究”。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经典实验为例,以真实...
关键词:动量守恒 深入思考 创新设计 
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的教学设计——以“超重和失重”为例被引量: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15期37-39,共3页张君可 王君翔 
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设计教学,以三个"W"为线索,以丰富的实验及实例、缜密的原理剖析和分层的闯关应用实践,逐步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认知;遵循从"实验认知→理论认知→应用认知"的思路进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研究科学问题时思路的形...
关键词:实验认知 理论认知 应用认知 提升素养 
素养导向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谈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中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物理教学探讨》2021年第2期37-39,42,共4页张君可 王君翔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结合学科特点,以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基础,加强考查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空间构图和模型建构能力等,意在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文章...
关键词: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空间构图和模型建构能力 
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特点、问题和建议被引量:1
《现代教育》2020年第18期43-46,共4页张君可 王君翔 
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以物理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基础,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从衔接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以及目前高考对能力考查的情况等多方面研究出发,进一步遴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
关键词: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空间构图和模型建构能力 
2017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总评与命题改进建议被引量:2
《现代教育》2017年第9期53-55,共3页张君可 王君翔 
一、总体评价通过对全国I,II,III,IV卷的横向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高考物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引导中学物理教学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突出考查了学生跨入高校深造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进一步...
关键词:物理试题 物理命题 高考 全国卷 总评 中学物理教学 考试内容改革 对比分析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现代教育》2016年第10期49-50,共2页张君可 王君翔 
一、总评为适应不同省市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也为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在某一层面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程标准卷物理试题分为全国卷I、Ⅱ、Ⅲ。纵观2016年全国I、Ⅱ、Ⅲ卷高考物理试题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
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 试题评析 国家教育方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 教学水平 均衡发展 全国高考 
论“说课”的程序、策略和技巧
《物理教学》2015年第4期20-22,共3页张君可 王君翔 
"说课"要求说者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说出怎样设计,还要阐述设计理念和意图。一个好的说课案例,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新,言之可行。
关键词:程序 情感 理念 创新 
电路实验基础与实验创新设计
《物理教学》2013年第8期27-29,52,共4页王君翔 
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特别是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新课标考纲中列出的实验,其中直流电路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能力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它通常是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和创新...
关键词: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方案创新设计能力 
怎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谈如何使用新教材被引量:3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9年第12期8-9,共2页张君可 王君翔 
新课改中教材的变化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就“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教材 课程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