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宜安

作品数:37被引量:12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生死学弱势群体课程生命教育生命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动态》《广西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伦理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线课程交互学习环境的意义与建构策略--基于在线MOOC课程《生死学》的思考
《南方论刊》2022年第6期84-86,共3页胡宜安 
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在线课程交互学习环境的本质与建构初探--基于《生死学》MOOC的实证分析”研究成果。
人类认知发展经历了从实体性思维到关系性思维再走向生态思维三个时期,在线交互学习环境正是人类认知历史变迁的必然产物,从而也被赋予交互性与生态性的本质特征;在线交互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者基础条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支持个性发展;建...
关键词:在线课程 交互学习环境 意义 建构 
在线交互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初探——基于在线MOOC课程“生死学”的思考
《科教导刊》2021年第26期7-9,18,共4页胡宜安 
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在线课程交互学习环境的本质与建构初探——基于《生死学》MOOC的实证分析”研究成果。
本文以联通主义等相关在线学习理论为依据,基于"生死学"在线课程实践的思考,阐述在线交互学习行为中环境、内容、学习者及教师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线交互学习行为评价遵循从初级交互、中级交互再到高级交互发展过程的动态维度与...
关键词:在线课程 交互学习 影响 评价 
心理重建 让悲不再伤
《家族企业》2020年第4期104-104,共1页胡宜安(口述) 王玉玲(整理) 
瘟疫导致的死亡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安宁,二是没有尊严,三是缺乏人性关怀。首先,死亡是不安宁、不安详的。在常规环境下,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实际上应该受到临终关怀,但由于瘟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使得很多患者在最后阶段,无法享受到来...
关键词:灾后心理重建 人性关怀 
论现代人的死亡困境与现代性被引量:4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年第5期568-574,580,共8页胡宜安 
人类已由传统死亡进到现代死亡,这是由现代技术所决定的不可逆的运动。现代死亡体现着死亡的现代性本质,它将死亡从生命的内在本质规定中抽离并走向异化,令现代人陷入死亡的困境中。究其根源,现代性内涵着生与死的"二项分离",成为现代...
关键词:现代人 死亡困境 现代性 
校本SPOC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探究——以“生死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0
《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第10期93-99,共7页廖宏建 胡宜安 蔡忠兵 
2015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MOOC有效学习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GXJK118);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建设及校本应用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穗教高教〔2015〕29号);广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校本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JY2016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是近期加速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MOOC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危机使融合更为必要和迫切,而融合是SPOC的产生和应用逻辑。文章在分析国外典型SPOC应用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混合学习过程理论,以"生死学"课程为例...
关键词:SPOC 混合学习 MOOC 翻转课堂 
改变“授-学”权利关系革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广州大学基于MOOC的通识课程教学应用案例被引量:2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年第10期26-29,共4页龙晓莉 廖宏建 蔡忠兵 胡宜安 
2015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MOOC有效学习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建设及校本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广州大学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MOOC的校本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实践(JY201532)"
MOOC理念及大规模发展为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机会。在高校教学实践中,MOOC融合实体课堂教学在师生关系、教学设计重构、O2O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方面变革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授—学"权利关系...
关键词:MOOC 大学通识教育 翻转课堂 同伴互评 
通识教育走向生命化的理论与实践探析——基于生死学选修课的思考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0期103-105,共3页胡宜安 
教育部2012年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10032);广州大学2010年度科研项目"通识课程走向生命化的理论与实践"
通识教育走向生命化是对专业教育的超越,也是对教育生命本质的回归;通识课程走向生命化在观念层面上就是坚持本于生命的课程本体观、为了生命的课程价值观依靠生命的课程实践观,建构起以生命为本的通识课程理念;在方法层面上就是通过教...
关键词:通识教育 生命化 生死学选修课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中学师生冲突与问题学生现象被引量: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70-77,共8页胡宜安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从病理学走向人本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转换--基于问题学生研究"(12YJA710032)
只有从文化变迁的视野分析中学师生冲突的根源与实质,才能超越"师本"与"生本"的对立并对问题学生进行前提性反思。师生冲突根源于文化变迁导致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合法性危机,师生冲突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文化冲突,问题学生只不过是文化...
关键词:文化变迁 中学 师生冲突 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教育偏差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唐卫红 周美玲 胡宜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A710032)
"问题学生"的研究与转化,伴随着教育始终存在。本文剖析了在现行的教育机制下,"问题学生"产生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等教育偏差因素及其成因,探讨了构建多元价值认知、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关注"问题学生"发展演进等教育对策。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偏差 多元价值 
生命教育始源文本探析——基于大学生的生命书写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年第2期9-15,共7页胡宜安 
生命书写既是生命的在场,也是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摆脱其文本内在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走向生命与文本互构,寻求始源文本。始源文本只能通过生命叙事和生命书写来建构。相应地,师生之间必须能够自由切换教育过程中的主客身份。
关键词:生命教育 文本 遗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