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慧

作品数:12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制取茶叶茶色素儿茶素茶多酚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蚕桑茶叶通讯》《茶叶科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茶业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5
《茶业通报》2004年第2期62-64,共3页吴红梅 萧慧 刘刚 陈治锋 
本文主要从重要末端氧化还原酶一多酚氧化酶的分布、作用、提取方法及其活性测定、同工酶、多酚氧化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 分布 作用 提取方法 活性测定 氧化还原酶 
茶色素制取的生物化学被引量:8
《蚕桑茶叶通讯》2003年第1期5-7,共3页萧伟祥 李立祥 萧慧 
茶色素是制茶发酵中形成的 ,其前导物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茶多酚 ,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 (POD)催化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了茶黄素类 (Theaflavins;TFs)与茶红素类 (Thearubigins ;TRs)物质[1] 。茶色素具有降血脂 ,抗动...
关键词:茶色素 制取 生物活性 化学组成 形成机理 结构 
茶叶中r-氨基丁酸形成机理与富集技术被引量:12
《福建茶叶》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萧慧 萧伟祥 
r-氨基丁酸(GABA)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植物性食品原料经适当处理,能富集r-氨基丁酸,可作为制造功能性食品的原料。茶鲜叶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处理后,GABA含量明显增加,谷氨酸含量大大降低,而茶氨酸、咖啡碱、多酚类物质变化很...
关键词:茶叶 r—氨基丁酸 形成机理 富集技术 生理功能 植物性食品 
茶多糖生物活性与结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中国茶叶》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萧伟祥 萧慧 
关键词:茶多糖 结构 生物活性 分离提取 
双液相系统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被引量:2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5期49-52,共4页萧伟祥 钟瑾 胡耀武 萧慧 
应用双液相酶化学技术研究茶色素的形成与制取 ,并以单液 (水 )相系统进行茶多酚酶促氧化制取茶色素为对照。引入氧载体后 ,构成了双液相酶化学氧化系统 ,对其中溶解氧浓度、PPO活性、TFs、TRs含量的变化和HPLC图谱等分析研究。制品中TF...
关键词:茶色素 双液相系统 氧载体 酶化学技术 生成 提取 茶叶 
浅析茶叶中糖苷和糖苷酶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蚕桑茶叶通讯》2000年第1期3-5,共3页萧慧 汪小钢 萧伟祥 
茶叶中萜烯醇类、芳香族醇类和脂肪族醇类的糖苷是香气前体 ,在红茶制造中由糖苷酶的催化水解作用 ,可释放出香气成分。本文综述了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和β
关键词:茶叶 糖苷类香气前体 β-糖苷酶 红茶香气 
应用树脂吸附分离制取茶多酚被引量:30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年第6期44-49,共6页萧伟祥 钟瑾 汪小钢 萧慧 
从茶中分离制取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现行工业化生产多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金属盐沉淀法,这两种方法,工艺繁琐,有机溶剂、金属盐或酸、碱损耗大,严重污染环境,提取率低、得率低、成本高、销售困难。笔者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从茶...
关键词:茶叶 茶多酚 大孔吸附树脂层析 分离 制备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被引量:41
《茶叶科学》1999年第2期145-149,共5页萧伟祥 宛晓春 胡耀武 钟瑾 萧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
关键词:茶多酚 儿茶素 氧化产物 茶色素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茶中咖啡碱被引量:1
《福建茶叶》1999年第1期14-17,共4页萧慧 
安徽省教委资助项目
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茶中咖啡碱。茶提取液通过交联度为4%的苯乙烯磺酸氢型树脂,树脂用蒸馏水淋洗,洗去茶多酚等杂物。在空气中凉干,用10%氨水润湿,再用CH2CH2洗脱(可在回流洗脱器中进行)洗脱液经蒸馏干燥即得咖啡碱粗制品。...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 茶叶 咖啡碱 分离 制取 
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生化机理被引量:8
《福建茶叶》1998年第3期8-12,共5页萧伟祥 钟瑾 萧慧 李大祥 
本文阐述了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生化反应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茶色素是以儿茶素二聚物和儿茶素低聚合物为主体。前导物除儿茶素外还有原花色素、黄酮酸及其苷和酚酸类等。
关键词:制茶 发酵 茶色素形成 生化机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