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上

作品数:25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用原则英语礼貌原则言语交流隐喻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宜春学院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牡丹江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隐现句句法结构及谓语动词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4期72-72,80,共2页杨新星 张玉上 杨小珍 
隐现句作为英语存现句的一类,多年来,语法学界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无论是隐现句的范围、分类还是它的结构特点都还存在着诸多的分歧。试从隐现句的句法结构和谓语动词的选取上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隐现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隐现句 句法结构 谓语动词 
关联原则对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诠释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156-157,167,共3页张玉上 欧明旭 王伟萍 
本文运用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诠释了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解答过程,深刻分析了英语脑筋急转弯娱乐效果产生的过程和原因。笔者认为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对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推理过程有强大的解释力,能为脑筋急转弯的理解提供一...
关键词:英语脑筋急转弯 认知关联原则 交际关联原则 推理 
从英汉句法差异角度浅析英汉翻译被引量:1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1期67-69,共3页杨新星 张玉上 杨小珍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试图探讨英汉句法在形合与意合、关系与顺序以及静态趋势与动态趋势等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期对大家翻译水平的提高提...
关键词:英汉句法差异 翻译 影响 
介词IN的认知语义研究被引量: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89-91,共3页张玉上 杨新星 杨小珍 
从隐喻角度重点对方位介词IN进行认知语义拓展研究,着重探讨表层隐喻、中层隐喻和深层隐喻这三层隐喻的特点:隐喻的层次与该词汇的核心意义联系比较密切,隐喻取决于该词汇的核心意义,而隐喻的层次则取决于该核心意义与所隐喻的意义的距...
关键词:IN 隐喻 原型语义 认知语义 
论文化图式视角下文化空缺的可译性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78-80,共3页张玉上 陈小凤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如何弥补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实现文本连贯重构无疑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手段,如意译要做到对源文本的深度忠实等,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
关键词:文化图式 文化空缺 可译性 
浅议政治文献的英译技巧被引量:3
《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7期101-102,共2页陈劲劲 张玉上 
政治文献的英译不仅牵涉到中英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翻译技巧等语言和翻译方面的知识,而且涉及到包括国家利益、大政方针、领土、主权等政治方面的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政治文献英译中的难题可通过政治文献词句的意译、增译、减译、替...
关键词:政治文献 意译 增译 减译 替代 
基于关联理论的对联解析被引量:1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87-88,共2页欧明旭 张玉上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对联的解析也越显重要。本文在分析对联的目的及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借鉴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对联解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关联理论 对联 最佳关联 
委婉语在偏离合作原则下的语用功能
《科技信息》2011年第11期I0270-I0270,共1页刘蓉 张玉上 
人类交际离不开语言。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是人类交际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通过巧妙的运用委婉语来违反合作原则,以求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本文将...
关键词:委婉语 合作原则 语用功能 
顺应论下中文电视访谈中闪避的变异性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76-78,91,共4页王伟萍 张玉上 
闪避作为交际策略的一种,在访谈节目中倍受嘉宾亲睐。在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探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闪避策略的变异性。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主要运用的闪避策略能从以下三个特征来体现顺应论的变异性:改换问题的...
关键词:顺应论 访谈节目 闪避策略 变异性 
论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象似性的解释力——基于A Christmas Tree的认知解读被引量:1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103-105,111,共4页王伟萍 张玉上 
随着对隐喻和象似性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隐喻和象似两者间并非是独立的,相反地,它们在很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隐喻象似性便是将隐喻归于象似的范畴,并且它借助第三物隐喻达到符号与对象的象似。本文运用Fauconn...
关键词:合成空间理论 隐喻 象似 隐喻象似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