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钟秀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三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礼记》理雅各英译本翻译文化负载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三明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从纽马克语义翻译论视角探究中国古代经典的英译——以理雅各《礼记》英译本为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149-150,共2页宋钟秀 
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理雅各英译<礼记>研究;编号:A0807/Q;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理雅各英译<礼记>研究;编号:JBS09184
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例,分析了语义翻译策略在其译本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此译法能很好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内容以及风格韵味。同时,为避免因过度忠实原文形式而造成误译,...
关键词:语义翻译 理雅各 《礼记》 
意识形态操纵视角下的理雅各《礼记》译本探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265-267,共3页宋钟秀 
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0807/Q);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项目编号:JBS09184)
对原文理解准确而细致、再现原作的风格、详尽的文本注释是理雅各《礼记》英译本的特点,意识形态操纵理论对理雅各的影响体现在其对翻译材料及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关键词:意识形态操纵论 理雅各 《礼记》译本 文献翻译法 
从目的论视角看中国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例被引量:2
《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02-104,共3页宋钟秀 
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编号:A0807/Q;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编号:JBS09184
通过研究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从目的论视角探讨了理雅各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式,他主要采用了直译、直译加注、音译、音译加注和转换补偿等方式来传递文化负载词的涵义,其灵活的翻译策略达到了其传教的目的,同时也让更多...
关键词:目的论 理雅各 礼记 文化负载词 异化 
从目的论视角管窥中国神秘文化的译介——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例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56-59,108,共5页宋钟秀 
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理雅各英译<礼记>研究"(JBS09184);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理雅各英译<礼记>研究"(A0807/Q)资助
基于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理雅各对中国神秘文化的译介。为了襄助其传教事业,理雅各采取了归化的译法来翻译某些蕴涵中国神秘文化的词,体现出了他的宗教融合倾向,同时,当某些中国神秘文化...
关键词:目的论 理雅各 《礼记》 中国神秘文化 归化 异化 
析论理雅各对中国神秘文化的处理方式——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例被引量: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宋钟秀 
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编号:A0807/Q);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项目(编号:JBS09184)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常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礼记》包含了很多蕴涵中国神秘文化的词语。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在翻译这一中国典籍的时候,一般是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将中国的超自然文化融入到西方的圣经文化中。在这一过程中,...
关键词:理雅各 《礼记》 中国神秘文化 归化 异化 
浅析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被引量:1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43-144,150,共3页宋钟秀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鲜明的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翻译界一直有"译名难于译文"的说法。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对于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作品 人名 文化内涵 翻译 
理雅各《礼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被引量:2
《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301-304,共4页宋钟秀 
以理雅各英译的《礼记》为蓝本,对其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理雅各采用了一些主要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脚注、音译和释义等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以实现其翻译目的。
关键词:《礼记》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浅析汉语古典作品的特点及其翻译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204-206,共3页宋钟秀 
汉语古典作品是我国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记载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及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是从古汉语的音韵、词藻及其文化背景三方面的特点出发探求汉语古典作品英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汉语古典作品 特点 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