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庆举

作品数:19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新基础教育教育学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学思维方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思想理论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基础教育”的初心—发展历程—“新路”的敞现
《社会科学家》2025年第1期188-196,共9页叶澜 李政涛 王枬 卜玉华 李家成 孙元涛 庞庆举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攻关项目“未来学校组织形态与制度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VFA210006)的阶段性成果。
1994年,缘于我作为教育学理论研究者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由我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正式开展。该研究既有前期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又有我对“时代精神”的觉醒。当年,我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
关键词:时代精神 健康 互动生成 教育理想 时代新人 
大中小学合作推进学校整体变革的路径研究——以“新基础教育”27年研究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22年第2期74-78,共5页庞庆举 李政涛 
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AA150207)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的大中小学合作、学校改革与教师发展等,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尚待深化的诸多难题。以持续至今27年、经受时间检验、得到各界关注与肯定的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例,从大中小学合作推进学校整体变革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中小学合作 学校整体变革 “新基础教育” 
大中小学合作推进学校整体变革的路径研究——以“新基础教育”27年研究为例被引量:4
《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10期57-61,共5页庞庆举 李政涛 
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AA150207)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的大中小学合作、学校改革与教师发展等,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尚待深化的诸多难题。以持续至今27年、经受时间检验、得到各界关注与肯定的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例,从大中小学合作推进学校整体变革的角度进行分析,可...
关键词:大中小学合作 学校整体变革 “新基础教育”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中国式表达:从字到词到命题被引量:1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年第3期10-20,共11页庞庆举 
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DAA150207)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先秦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中国文化自信和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当代,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蕴涵的中国式表达尚待深度开发,包括字、词、命题等多层面的独特性。中国式表达的独特首先体现在中国文字中,分析甲骨金文的教育二字,可以发...
关键词:教育 字源 词义 要素 命题 
综合活动领域的四季系列探索与创生——来自“新基础教育”四季系列活动的改革研究
《现代教学》2019年第15期27-32,共6页庞庆举 
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AA1502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综合活动是“新基础教育”整体转型性变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经20余年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研究性变革实践,形成了领域基本特质:价值取向上的儿童立场,行为策略上的整体策划与重心下移、日常创生与系列累进,以及思维方式上的综合融...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综合活动 四季系列活动 综合融通 
学校变革中的管理、领导与治理:类型区别与阶段转化被引量:8
《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20期8-13,共6页庞庆举 
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DAA150207);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AAA150009);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本土探索"(16JJD880019)的部分成果
当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创造性地落实"治理"理念。结合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特殊性,发现阻碍学校变革推进的瓶颈问题是运行重心太高、价值取向模糊、缺乏系统综合思维。为此,本文在理论上通过比较相关概念,进一步厘清"治理"的理念...
关键词:学校变革 治理 运行方式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及其人性论视角被引量:3
《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8期22-32,共11页庞庆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国家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课题编号:AAA150009);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AA150207)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诞生在美国社会转型期并对中国等产生影响的杜威教育哲学,其生成的主线是"民主与教育",是对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联思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首先通过生物学和社会学考察,提出了对"教育"的独特界定,进而在"民主"社会中研究...
关键词:杜威教育哲学 民主与教育 社会基础 人性基点 
论“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实践影响力被引量:3
《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6期6-10,共5页庞庆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国家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责任研究"(项目编号:AAA150009);教育部重点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AA150207)研究成果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实践影响力日益显现,体现在学校整体转型变革和区域共生体建设中,其影响力生成于中国独创的"深度介入"研究方式与推进路径。研究主体理论适度先行、读懂实践、介入实践并承担变革责任,在持续的"扎根""读懂""共生"转化...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深度介入 实践影响力 
论先秦经典中的儿童观及其后世流变——从《易经》“蒙”卦说起被引量:5
《教育学报》2016年第5期116-123,共8页庞庆举 
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品德与健康人格培育的社会责任研究"(项目编号:2014-B-00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中国学校变革推进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DAA150207)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先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考和儿童观资源。无论是思想文化层面的书经、诸子,还是国家制度层面的典谟、训命,多类经典从多方面涉及到儿童的形象及其特征,集中体现在"童蒙"的内在主动性、向善转化性和"胄子"的受教可塑性。其中,对儿童...
关键词:先秦经典 儿童观 内在主动 向善转化 受教可塑 
叶澜:教育要先读懂“人”被引量:2
《人民教育》2016年第10期68-70,共3页庞庆举 
从教50余年,叶澜的自我定位是“一位甘心以教育学为志业的学人”。“我为什么愿意做教育学人?”叶澜说,“因为教育的丰富复杂,需要以研究者个体生命的全部丰富性去体悟、理解和表达,做教育学研究令人永远有学习的冲动。教育学人的...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 叶澜 个体生命 人的生命 丰富性 研究者 学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