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继奋

作品数:33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阅读教学审美体验文学教育文学文体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审美体验:提升文学欣赏能力的必由之路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9年第5期100-105,共6页叶继奋 
由文学的审美属性决定,文学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文学欣赏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审美体验的产物:审美感知力是主体情感协同作用下的"完形感知";审美想象力是高峰体验催生的特殊创造力;审美理解力是融于感知、想象、情...
关键词:文学欣赏能力 提升 审美体验 相互关系 规律 
谈文学欣赏过程中审美体验的发生被引量:4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8年第12期81-86,共6页叶继奋 
文学欣赏过程中审美体验的发生涉及审美主客体(读者与文本)两个方面。对主体而言,主要包括审美能力、对审美对象(文本)特征的认识及阅读经验等。文学课应遵循审美规律,注重在过程与方法中为审美体验的发生创造条件:"情感场"能激活主体...
关键词:文学欣赏 审美体验 发生 过程与方法 
“发国人之内曜”:鲁迅文学的美育价值
《美育学刊》2018年第2期36-41,共6页叶继奋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鲁迅文学在建构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具有深刻启示意义:人应有严肃纯洁的内部生活,与他人建立普遍联系的心灵原则,并以刚健雄伟的精神力量承担历史使命。鲁迅文学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其审...
关键词:鲁迅 文学 美育价值 
文体意识:文学阅读教学的专业保障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叶继奋 
"文体意识"大致可解释为文学创作、阅读以及教学主体对文体形式特征与内部规律的认识、把握以及在读写与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运用。文体规律对文学阅读教学的内容、过程与方法具有内在规定性。强化文体意识,能有效提高阅读主体的文学鉴赏能...
关键词:文体意识 阅读教学 文本阐释 鉴赏能力 专业保障 
语文教材史视阈中的文体意识及学科反思被引量:3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4期87-92,共6页叶继奋 
通过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语文教材史,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文体意识的衍变。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反思:应强化文体意识,加深对文学文体功能的多层面认识;寻找相关上位学术领域生产学科新知识;细化文体知识与能力的分级描述并优化终极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材史 视阈 文体意识 学科反思 
文学美育的可能:在人与世界的审美把握中形塑健全人格被引量:1
《美育学刊》2017年第4期49-54,共6页叶继奋 
当下社会功利化、世俗化以及学校教育的唯知识化倾向,对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文学将视界投注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多个层面,是对人与世界的审美把握。文学美育为形塑健全人格提供了可...
关键词:文学美育 可能 人与世界 审美把握 形塑 健全人格 
文本阐释的“自由”与“限制”——从作者、文本、读者关系的角度切入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年第2期24-26,共3页叶继奋 
近年来文学阅读教学出现的“乱象”,有特定“读者”生涩与阐释方法陌生等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文本内部规律的专业认知与实践的科学理性。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本”,即遵循文本自身的运行规则展开阐释。此外,要处理好作者、文本与...
关键词:文本阐释 自由 限制 多元 精确 
从作品到文本意味着什么?——兼谈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语文建设》2017年第1X期10-13,共4页叶继奋 
2016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重点项目(16CB-A03)成果
新世纪语文课改以来,我们常用的'作品'概念悄然变为'文本',在今天'文本'已基本取代了'作品',成为语文教师耳熟能详且广泛使用的教学术语。从'作品'到'文本'的变迁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进入讨论之前,有必要先判别'文本'...
关键词:情感态度 含义 作家中心论 文本理论 课堂教学过程 读者 文学 
悲剧作品教学中的“同情式认同”——以曹禺剧作《雷雨(节选)》为例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5年第12期48-49,共2页顾玲菁 叶继奋 
"同情式认同",是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耀斯在《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一书中提出的。他重新审视了观赏者与悲剧人物的认同模式,将戏剧交流经验置于审美同情与审美理解基础之上。"同情式认同"(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关键词:曹禺剧作 悲剧人物 鲁侍萍 戏剧交流 悲剧作品 审美情感 SYMPATHETIC 周朴园 审美理解 分角色朗读 
入境、生情、悟神——《故都的秋》审美体验教学设计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5年第11期38-40,共3页任利利 叶继奋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知、情、意全面投入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并没有充分重视.201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具有积极的鉴...
关键词:审美体验 《故都的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 入境 个性化行为 情感体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