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作品数:9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酒精酒精生产发酵酒精糟液酒精发酵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酿酒科技》《中国酿造》《河南化工》《创新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大米生料发酵产乙醇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2
《中国酿造》2019年第12期130-134,共5页张先楚 夏敏 丁朋举 刘钺 李勇 程天才 
选取大米生料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以发酵结束后的乙醇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米生料发酵产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米生料发酵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50目,料水比1∶3.0(g∶mL),α-淀...
关键词:大米 生料发酵 乙醇浓度 发酵工艺 优化 
酶制剂在玉米木薯混合原料酒精发酵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酿酒科技》2019年第1期71-75,85,共6页郑彬 刘燕 张彩莹 史利娟 刘钺 李勇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310024)
研究玉米木薯混合原料酒精发酵中添加酸性蛋白酶、普鲁兰酶、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3种酶制剂的最佳添加量:酸性蛋白酶16 U/g原料、木聚糖酶170 U/g原料、普鲁兰酶20 U/g原料。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
关键词:混合原料 酸性蛋白酶 普鲁兰酶 木聚糖酶 酒精发酵 
Logistic模型在不同还原糖初始浓度乙醇发酵中的应用被引量:3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年第10期81-85,共5页王景胜 王秋峰 李勇 刘燕 张先楚 李波 董青山 刘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I44G00)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利用可发酵性糖生成乙醇的过程与效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乙醇形成的动力学有利于理性认识乙醇形成机理,为放大与优化工艺条件提供理论指导。对Logistic模型方程重新参数化,将酵母生长动力学...
关键词:乙醇 发酵 动力学 LOGISTIC模型 玉米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高浓度发酵探究被引量:4
《酿酒科技》2016年第9期86-88,共3页王秋峰 杜风光 刘钺 乔建援 李勇 王方方 刘燕 
高浓度发酵在当下酒精发酵行业是势在必行。实现高浓度发酵,在采用高效酵母的同时,控制主发酵期的温度是很必要的。发酵温度由34℃降低为32.5℃,酒精度将达到16%vol以上,总糖维持在生产要求的2.5%左右,通过响应面法对高浓度发酵的条件...
关键词:高浓度发酵 响应面法 发酵温控 酒精 
资源沼液、饲料清液与蒸馏残液共回用于酒精生产工艺研究被引量:1
《酿酒科技》2015年第10期111-113,共3页孙沛勇 李勇 周鹏 黄玉涛 马清榜 曲爱民 张锋 杜风光 
酒精糟液作为酒精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大宗废水,虽有多种处理方法,但又各有缺点,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得到良好运行。本工艺将厌氧处理后的沼液创新性资源化,与饲料清液、蒸馏残液共同回用于酒精生产中,不仅大幅减少了酒精生产中的污水排放,更...
关键词:酒精 废水 共回用 新工艺 
糖化醪pH值对酒精浓醪发酵的影响
《创新科技》2014年第20期83-84,共2页李勇 刘钺 乔建援 张锋 王秋峰 
浓醪发酵具有设备利用率高、能耗低、酒精生产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但较高的底物浓度也会对酵母的生长繁殖及酒精发酵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调整糖化醪的pH 值并检测发酵成熟醪中酒精度、残总糖等一系列指标,最终确定适合浓醪发酵...
关键词:浓醪发酵 PH值 
不同接种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浅析被引量:2
《创新科技》2014年第20期84-85,共2页张锋 刘钺 李勇 曲爱民 王秋峰 
通过对接种量10%、20%、30%、40%的酒精发酵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各自的淀粉转化率,从而确定合适的接种量为20%~30%.
关键词:接种量 转化率 发酵 
偏重亚硫酸钠在酒精清洁生产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酿酒科技》2014年第11期52-54,57,共4页乔建援 李勇 刘春雨 齐笑飞 孙沛勇 
973计划项目(2012CB723600)
以木薯粉为原料,研究了新型抑菌剂在生料发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了发酵酒度、生酸等。结果表明,在80℃的温度下,液化1 h,总糖与氨氮基本没有损失。发酵过程中添加150 mg/L的偏重亚硫酸钠能有效防止杂菌生长,酒精清洁生产技术比传统工艺...
关键词:酒精 清洁生产 抑菌剂 应用 
液化温度对混合原料酒精高浓度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
《河南化工》2014年第10期35-37,共3页刘桂菊 郝生印 李勇 乔建援 
从液化温度对混合原料高浓度发酵的影响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混合原料对液化温度的需求。通过试验表明,玉米原料采用105℃液化,而其他原料采用95℃液化,原料液化后再混合进行发酵的方式比原料混合后液化的方式发酵酒度提高7.2%。
关键词:液化温度 混合原料 酒精发酵 高浓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