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庆亮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治国理政翻译英译共情跨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榆林学院学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遵义师范学院学报》《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人类文明新形态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话语实践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73-82,共10页任庆亮 严功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与全球传播研究”(22&ZD31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要使其科学内涵与世界意义在国际社会获得准确理解与广泛认同,必须加强国际传播工作。人类文明新形态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需要在精准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国际传播 话语实践 
美国阳明学译介与传播者群体镜像研究
《外语教学》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严功军 任庆亮 
贵州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课题“阳明心学海外传播和世界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1GZGX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阳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广泛传播并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阳明学在美国译介与传播的历史考察,聚焦美国阳明学译介与传播者群体,根据其学术贡献抽取主要学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主体特征和研究特点,以此对阳明学...
关键词:美国 阳明学 译介与传播 群体镜像 
全球文明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理念转型和实践进路被引量:2
《榆林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任庆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311);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23270);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1D020)。
以四个“共同倡导”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世界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思想内涵与理论体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分析全球文明倡议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及其与中华优...
关键词:全球文明倡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交流 
中国外交话语跨文化共情传播探索被引量:3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任庆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与全球传播研究”(22&ZD311);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美国阳明学译介与传播者群体镜像研究”(CYB23270);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及实现路径研究”(22Y034)。
外交话语是一个国家外交理念的重要载体,跨文化共情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国外交话语在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同向解读和情感共鸣。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四卷)中文版为例,挖掘共情资源,分析中国外交话语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独特优势并探讨实现...
关键词:外交话语 共情 传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美国汉学家傅恩英译《花间集》的“词体”再现——俄国形式主义的视角
《宜春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68-71,83,共5页任庆亮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ISU2017YY17)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形式高于内容,形式是使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体裁作品的决定性因素。但形式主义者对形式的重视与"重内容轻形式"的传统文学观念相异,同时也很难在翻译界获得认同。以美国汉学家傅恩《花间集》译本为例,探讨俄国形式主义...
关键词:傅恩 《花间集》 英译 形式 
《锦瑟》英译研究综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188-190,共3页任庆亮 
诗歌是极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一种文本类型。但诗无达诂,译无定本。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翻译均可视为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工作,为人们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以及翻译研究本身带来了新的视角与研究范式。本文以中国诗...
关键词:《锦瑟》 典故 翻译 主体性 
《兰亭集序》汉译英转换中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被引量:2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8期79-81,共3页任庆亮 邓晶晶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换,更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兰亭集序》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文章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分析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兰亭集序》英译过程中,译者如何跨越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实现原作思...
关键词:英汉对比 翻译 兰亭集序 
严复“信达雅”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比较被引量: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201-203,共3页任庆亮 邓晶晶 
文章通过对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的横向比较,试从理论的文化渊源、具体内涵及产生背景等方面,梳理两者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了抄袭说出现的原因,从而证明两者虽形为相似,但实则迥异,抄袭一说并不属实。
关键词:信达雅 翻译三原则 差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