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

作品数:10被引量: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民族志童年社会学社会儿童参与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观察》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幼儿园课程评价中的儿童参与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刘水红 林兰 
2023年宁波大学教研重点项目“基于SPOC模式的课程数字化建设研究——以‘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估’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YXM2023008)的研究成果。
儿童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促进教育民主化、幼儿园课程质量优质化、儿童参与权在教育实践落地的重要举措。目前,儿童参与课程评价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教师主导的评价模式未能创设儿童参与的实践条件、教师在传统儿童观的影响下容易轻视...
关键词:儿童参与 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 
为“缄默的群体”发声:儿童同伴文化研究的源起、价值与未来被引量:1
《学前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18-26,共9页林兰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建国70年来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9013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同伴文化研究在理论建构和田野实践上为儿童及童年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认识论上来看,儿童同伴文化研究将儿童看作一个有着权利、身份和人格品质的普遍类别。作为一个固定社会类别的儿童群体,既受到社会...
关键词:儿童同伴文化 阐释性再构 儿童民族志 
大班幼儿人际沟通模式偏好——基于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比较的案例研究
《教育观察》2022年第18期9-13,共5页徐烨佳 林兰 
沟通是人际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信息交互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同伴关系。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沟通行为进行编码分析后可发现:大班幼儿在开放自主的游戏区域主动交流频次相对较高;不同社交地位幼儿的沟...
关键词:大班幼儿 人际交往 沟通模式 受欢迎型幼儿 被拒绝型幼儿 
学前儿童同伴文化生成路径的民族志探究被引量:9
《学前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28-46,共19页林兰 金香君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资本视角下浙东城市学前儿童与流动学前儿童童年生活的比较研究”(批准号:18NDJC096YB)。
儿童同伴文化研究是儿童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坚守儿童立场的体现,对于理解儿童本真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民族志方法,深入3所幼儿园,探究儿童创造同伴文化的过程。结果发现3所幼儿园的儿童都基于各自生活的幼儿园环境,在与同伴...
关键词:儿童同伴文化 民族志 儿童研究 
儿童同伴游戏中社会性别分化现象的质性研究被引量:5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4期43-55,共13页李玲玉 林兰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文化资本视角下浙东城市学前儿童与流动学前儿童童年生活的比较研究”(18NDJC096YB)。
性别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结构性要素之一,也是儿童在发展中最先了解的社会性概念之一。在幼儿园中,同伴游戏是考察儿童社会性别分化现象的重要载体。对两所幼儿园中的儿童同伴游戏进行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同伴游戏的过程中出现游...
关键词:社会性别分化 同伴游戏 儿童 幼儿园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冲突与规约应对——基于儿童立场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5
《学前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23-38,共16页林兰 高珠峰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文化资本视角下浙东城市学前儿童与流动学前儿童童年生活的比较研究”(批准号:18NDJC096YB)。
小班幼儿在入园适应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压力,如被迫与熟悉的照料者分离,独自面对新的班级生活,小班幼儿容易出现多种外显的分离焦虑行为;被迫开始接受有别于家庭生活的班级制度化生活,小班幼儿容易遭遇各类规范制度带来的组织冲突,同时还...
关键词:入园适应 情感冲突 制度规约 社会化过程 儿童立场 
全球视野下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当代进展被引量:8
《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8期14-22,共9页王友缘 魏聪 林兰 陈小蓓 
新童年社会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然处于边缘地位,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中的儿童"研究;"儿童的社会"研究;新童年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以及理论化探索。超越长久萦绕新童年社会学的二元论述是其实现理论突破的重点。反思...
关键词:新童年社会学 社会中的儿童 儿童的社会 
教育实习对学前教育本科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被引量:4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林兰 高珠峰 
2019年度宁波大学教研项目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信息技术与“幼儿行为观察”课程融合研究”(JYXMXKG201905)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聚焦11位学前教育本科生的教育实习经历。研究发现:教育实习使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幼师职业产生了坚守或逃离的两种选择。从认知层面看,学前教育本科生在教育实习前后对幼师职业的理解和对幼师职业...
关键词:教育实习 学前教育本科生 职业选择 质性研究 
从书斋到田野:儿童文化研究路径的转变及意义探寻被引量:8
《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5期112-116,共5页林兰 边霞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民族志的儿童同伴文化生成研究"(17YJC880061)的阶段性成果
近30年,国内的儿童文化研究取得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已有的研究凸显出"成人主导"的权力关系。研究中存在方法偏重理论思辨,内容着重探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路径过于依赖成人理论辨析的"书斋"式研究。对比之下,欧美...
关键词:儿童文化 研究方法 民族志 新童年社会学 儿童参与 
儿童的“后台生活”: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被引量:21
《学前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10-22,共13页林兰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儿童的发现":中国现代新儿童观的溯源(项目编号:EOA130442)
儿童的"后台生活"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以儿童为主体开展的各种隐蔽活动,是儿童在成人相对忽视的时空下通过同伴交往积极开展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本研究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积极的角色塑造,以"局...
关键词:“后台生活” 儿童生活 民族志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