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67)

作品数:36被引量:5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心科赵新华管贤强林长山李军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评论》《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更多>>
相关主题:教科书语文教育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课题编号:11AZD06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清末民国期间入选过多套中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因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其教学功能多重、难易程度难定,才出现一文多选的现象;因其兼有多种文体的特征,所以编者们对其赋予过多种文体名称;又因为文本本身有多处"未...
关键词:《桃花源记》 一文多选 文体 主旨 
《红楼梦》与语文教育(1997—2016)被引量:2
《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5期319-342,共24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编号11AZD067)阶段性成果
1997—2016年,《红楼梦》在语文教育中的接受分成基础工具性弱化期和人文实践性高涨期两个阶段。前期随着语文基础工具性受到批判,多数教材视《红楼梦》为人情小说,对其总的评价中提及其中的民主主义思想及其所具有的现代小说的特征等,...
关键词:红楼梦 语文教育 1997—2016 
《荷塘月色》在民国期间的多重教学功能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8年第2期50-52,共3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编号11AZD067)研究成果
民国期间, 教科书编者们对《荷塘月色》 赋予了 “全息”、 “例子”、 “凭借”和“引子” 等四重教学功能.相应地, 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各异.
关键词:《荷塘月色》 民国 教学功能 
《红楼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接受(1980—1996)被引量:3
《红楼梦学刊》2017年第6期190-214,共25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编号11AZD067)阶段性成果
1980—1996年,《红楼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经历了政治思想性延续和基础工具性强化两个时期。1980—1986年,随着智育、美育受到重视,人们逐渐不再将《红楼梦》单纯地视为政治历史小说,而重新视为言情人道小说,对其主题的认识由"政治说"转...
关键词:红楼梦 语文教育 接受 
《项链》在民国语文教育中的接受与阐释
《语文建设》2017年第7期63-67,共5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编号:11AZD067)成果
有研究者称:“《项链》与中学语文第一次建立联系是在1956年。”这种说法并不确切。1914年《小说月报》第7期刊发了随波、珠儿的意译本,名为《巴黎女子》。1920年《学艺》第6期刊发了崔雁冰的直译本,名为《项圈》。改作本有1922年《...
关键词:《项链》 语文教育 阐释 民国 《小说月报》 中学语文 《学艺》 研究者 
外国教育思潮对语文教育影响的回顾与反思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年第9期89-91,共3页李军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研究"(11AZD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外国教育思潮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其间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交织着模仿与创造。从1904到1949年,我国语文教育深受日本、德国、美国等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从传统迈入现代;建国后到20世纪末,我国语文教育最初全面...
关键词:外国教育思潮 语文教育 回顾 反思 
论言语形式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归属被引量:8
《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8期60-68,共9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11AZD067);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百年语文科课程知识建构的现代化历程研究"(13YJA880106)
言语形式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归属不明,是因为语文教育长期以写作为考查中心、阅读程序性知识贫乏以及语文课程合设、教材合编、教学集成。应该确立其在读、写教学中的合理位置:掌握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是获取文本信息的手段而不是学习...
关键词:言语形式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最后一课》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以民国中学教科书的编选为研究对象
《语文建设》2016年第8期68-70,共3页林长山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研究"(编号:11AZD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掀起了外国小说翻译热潮,当时胡适、周作人等翻译的外国小说更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五四运动,反对文言文倡导白话文,更是极大促进了外国翻译小说的传播,那些经典的外国小说如《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卖...
关键词:《最后一课》 中学教科书 传播与接受 现代中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外国小说 编选 
《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评述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6年第7期59-62,共4页管贤强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研究"(编号:11AZD067)阶段性成果
1913年,《国文教科书》由中华书局出版,经潘武评辑,戴克敦、姚汉章、陆费逵等审阅,并且首次选入了外国翻译作品。教科书共前后两编,每编分上下两册。前后两编的下册基本上都有选入外国知识翻译作品(共计51篇),编者对每篇选文都有点评...
关键词:翻译作品 选文 陆费逵 克敦 中华书局出版 语体风格 逻辑关系 出版宗旨 形合 外国作品 
以主题组织选文的成因与利弊分析——由新学制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谈起被引量:5
《语文建设》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张心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编号11AZD067)成果
去年8月份,郑国民先生来信说:“今年在哈佛期间,翻阅了大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中学教科书,我一直试图想明白困扰我二十多年的几个问题,现在似乎找到了一些线索。”其中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新学制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主题编...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 选文 主题组织 郑国民 《古文辞类纂》 阅读技能 一个问题 组织单元 示范功能 语法方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