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11)

作品数:13被引量:21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安江胡晨飞梁燕彭红艳祝一舒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外语教学》《中国翻译》《外国语文》《外语与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主题:英译本中国文学走出去英语世界可接受性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被引量:30
《中国翻译》2017年第5期77-80,共4页胡安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11BWW011);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yjg14202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关于"走出去"的尝试,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现代性焦虑与文化复兴压力。然而,中国读者对于本土文学的极端漠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空...
关键词:读者 出版业 翻译策略 中国文学 “走出去” 
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刘震云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被引量:20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胡安江 彭红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英语视听说教学多维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BWW01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探索了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刘震云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所经历的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的华丽蜕变的过程。客观而论,西方汉学家与各大主流媒体对刘震云的文学定位与文学认知,基本沿袭了国内文学界对于他的文学评价。所不...
关键词:刘震云 英语世界 译介 接受 
异域的他者:葛浩文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被引量:10
《外国语文》2016年第2期142-147,共6页胡晨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11BWW01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翻译的博弈--‘孤岛’时期文学期刊译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孤岛’时期文学期刊译介活动研究--基于‘西风’系刊物的考察"(2014XZQN-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葛浩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领域的成就无可比拟,然而,光环之下,其成就与地位是否在无形当中被夸大与抬高?葛浩文译笔之下的中国,有着怎样的"形象"?这种"形象",又是如何被建构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或许正可以为中国文学的"走...
关键词:葛浩文 翻译 中国形象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以市场机制和翻译选材为视角被引量:30
《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第6期67-76,共10页胡安江 梁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项目编号:11BWW011);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yjg142024);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翻译研究入门>(渝教研〔2015〕10号)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势差、民族心理、文化心态,"精英主义"态度合力促成了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世界对于翻译及翻译作品的事实性歧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所进行的一系列"走出去"探索,深刻反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种...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 市场机制 翻译选材 
“求同”还是“存异”?——以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日本汉诗英译为例被引量:2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91-97,164,共8页胡安江 周晓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WW011)
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对于"异"的强调似乎成了保留"文化多样性"的代名词。从理论上讲,源语文本中的"异质性"正是源语文化有别于他者文化的独特文化印迹,但与此同时这些文化印迹往往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在现实层面却鲜有成功迻译入...
关键词:“求同” “存异” 目标读者 可接受性 跨文化传播 
“中国形象”的书写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从《一地鸡毛》英译本谈起被引量:2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胡晨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WW011)
"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字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伴随着中国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步伐,"世界阅读中国的时代"已然到来。然而,在"世界阅读中国"的迫切诉求之下,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却步履维艰。这其中...
关键词:刘震云 《一地鸡毛》 零度翻译 译者模式选择 “中国形象”书写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中国文学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基于两大英文图书网站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4-109,共6页梁秀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WW011)
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翻译活动中,译作在海外的接受及影响力一直是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Goodreads和Amazon两大英文图书网站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用观察式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从西方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 海外接受 西方普通读者 阅读取向 
美国主流媒体与大众读者对毕飞宇小说的阐释与接受——以《青衣》和《玉米》为考察对象被引量:6
《小说评论》2015年第1期86-94,共9页胡安江 胡晨飞 
胡安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11BWW011)的阶段性成果
一、毕飞宇的经验世界与文学表达 关于毕飞宇的小说,有论者指出:"毕飞宇的小说确立的是一种摇摆不定的青春成长经验。而且在这种成长经验中,很少有正面的、激动人心的、昂扬向上的力量,似乎所有人生的榜样都在讲述或以自己的经验提...
关键词:毕飞宇 《玉米》 小说情节 大众读者 美国主流媒体 经验世界 女性世界 出版周刊 中国文学 中国经验 
布迪厄社会学视野下的《孙子兵法》英译被引量:8
《外国语文》2014年第4期127-132,共6页李艺 谢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11BWW01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译介与影响力研究"(12SKN06)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接着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探讨了《孙子兵法》的英译情况,借助这种独特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更接近于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孙子兵...
关键词:布迪厄 社会学 场域 惯习 资本 《孙子兵法》 
“整合适应选择度”与译本的接受效度研究——以《好了歌注》的两个英译本为例被引量:3
《外国语文》2013年第6期110-116,共7页胡安江 胡晨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11BWW011);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重塑英语世界中的中国形象--中国文学典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渝教人〔2011〕65号)之阶段性成果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视角来进行译本优劣评定的方法,实际上是以"充分性"原则为理论预设,它的翻译批评视角是以"源语"和"原作者"为中心的。由此,在此论述框架中产生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本也许就无法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
关键词:充分性 可接受性 霍译本 杨译本 翻译适应选择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