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05-2008)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海翔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理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逻辑《孙子兵法》英译文化心理典籍英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心理与文化逻辑被引量:1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24-31,共8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09YJC740029)
文化简化主义与语义的欺骗性对等是西方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时常犯的错误之一,其特征是译文与原文表面上语言意义一致,但实质上文化意义却大相径庭。就《孙子兵法》的英译而言,译者的选择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心理,其又通过译者英译的文化表现...
关键词:孙子兵法 文化心理 文化逻辑 文化表现 
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逻辑:以《孙子兵法》文化专有项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被引量:9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113-119,共7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项目编号: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
关键词:文化翻译 文化逻辑 文化专有项 
体用合一:加葛里亚蒂的文化资本运作观管窥被引量:1
《学理论》2015年第3期113-117,共5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孙子兵法》之复译,作为一有利可图的文化生产场域,见证了译者之间围绕权力和权威而展开的斗争。这场斗争表面是围绕"体",即谁的译文更忠实于孙子的内容与形式,实质上是围绕"用",即谁的译文更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读者的需求又直接决...
关键词:孙子兵法 复译 文化资本 体用 
论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基于《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心理分析被引量:1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都须以一定的语言为载体,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故可以基于文化心理的分析对典籍英译的意识形态与典籍中意识形态的...
关键词:意识形态 文化心理 文化逻辑 
论典籍翻译中的文化杂合与译者的自我建构——以《孙子兵法》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年第4期165-171,227,共7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项目编号: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译者作决定的过程也就是译者主体自我建构之过程。译者自我建构倾向与译文杂合紧密相关。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依赖型自我建构占优势的高语境交际风格转换为独立自我建构占优势的低语境交际风格?这就不可避免...
关键词:文化杂合 自我建构 文化心理 文化逻辑 
文化翻译:本质、策略与方法被引量:2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99-105,共7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项目编号:09YJC740029)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
关键词:文化翻译 文化逻辑 文化专有项 本质 策略 方法 
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孙子兵法》英译中的杂合与文化心理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74-80,共7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项目编号: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简化主义是西方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时常犯的错误之一,其特征是译文与原文表面上语言意义一致,但实质上文化意义却大相径庭,形成一种语言形式上的欺骗性对等。其原因是译者以自己的心理框架取代现实的语境,这实际上是译者缺乏文化逻辑...
关键词:杂合 文化心理 文化逻辑 
求同与存异:文化认同视域下《孙子兵法》英译中的两种翻译观述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83-90,共8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求同翻译观体现在译文必须完全表达原文的内容且译文表达方式必须完全符合译语的表达规范,存异翻译观体现在译文在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具有极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又要忠实于原文形式。由于直译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诸多差异,故基于直译概念...
关键词:求同 存异 文化认同 文化涵化 
高低文化语境下典籍英译的语境重构与文化误读——以《孙子兵法·九地篇》Mair英译本的语境重构方式为例被引量:3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9-69,共11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09YJC740029)
译者阅读汉语典籍时采取的是基于语境的理解方式,而译语读者习惯的是基于言语的理解方式。理解方式之不同决定了典籍英译过程中语境重构至关重要,如语境重构不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误读的发生。成功重构语境,须先厘清语境重构内容、...
关键词:语境重构 误读 认知 语境假设 意图 交往伦理 
论翻译文体学视域下典籍英译的文体选择与翻译策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63-69,62,共8页黄海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1905-2008)"(项目编号09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典籍英译译者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文体选择的过程。译者基于自身的背景知识,采用相应的翻译把自己的信息意图通过文体选择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译语读者基于译者的文体选择进行逆证推理所获得的关...
关键词:文体选择 翻译策略 逆证推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