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品数:881被引量:3259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魏俊彪苏广利朱天利李向辉任永利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教育教师高等教育新课程改革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依法办园”何以实现?
《福建教育》2018年第16期8-11,共4页吴会会 茹国军 
编者按: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部印发了《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提出"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支持和监督教育发展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和监督...
关键词:依法治教 福建省教育厅 监督体系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依法行政 依法办学 依法执教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权衡
《教育科学文摘》2017年第2期21-23,共3页段宝霞 李晓栋 
目前,在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存在着以工具理性指导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发挥的工具性作用凸显,而价值性作用相对衰落的现象,导致了学校出现诸多问题,忽略了学校独特育人价值的存在。因此,适时提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工具性作用和...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工具性作用 学校发展 价值理性 权衡 反思 育人价值 价值性 
影响当代师范生学习动机因素的分析
《才智》2015年第16期220-,共1页张立超 
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和提升,还影响师范类高校的教学质量,更决定了未来教师队伍的水平。因此,激发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300名师范类学生的问卷调查结...
关键词:师范生 学习动机 因素分析 
教师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事业的转变
《教师》2015年第5期128-128,共1页刘颖 
教师,是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要学会悦纳自己、丰富自己、成全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始终饱满、温润、宁静,始终保持精神的愉悦、智慧的明亮,始终保持教书的睿智、育人的清醒,这既是实现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事业的转变,也是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教师职业 教师事业 转变 
作为共同体的学校及其人际关系的伦理探讨
《教育科学文摘》2014年第4期1-3,共3页宋晔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精神家园意味着学生在校园里有家的感觉,校园人际关系如同“家人般”关系。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学校”和“校园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本质。
关键词:校园人际关系 伦理本质 共同体 学校 精神家园 概念引入 学生 栖息地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第22期293-293,共1页孙晓丛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民办高校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尚处在发展与规范、提高与完善的探索发展期,因而在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
关键词:美国私立高教 民办高教现状与问题 对策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第18期222-222,共1页孙晓丛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民办高校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尚处在发展与规范、提高与完善的探索发展期,因而在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
关键词:美国私立高教 民办高教现状与问题 对策 
作为共同体的学校及其人际关系的伦理探讨被引量:6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0,197,共10页宋晔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JY031)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精神家园意味着学生在校园里有家的感觉,校园人际关系如同"家人般"关系。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学校"和"校园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校园人际关系"的伦理本质。基于学校作为"...
关键词:共同体 学校 校园人际关系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被引量:2
《北方文学(中)》2014年第5期228-228,共1页王瑞卿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早期阅...
关键词:绘本阅读 价值 问题 解决策略 
幼小衔接中的幼儿心理问题浅析及对策
《北方文学(下)》2014年第4期220-220,共1页王瑞卿 
“幼小衔接”指的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近年来,我国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但是对幼小衔接时期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在对幼...
关键词:幼儿 幼小衔接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