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谢桥中学

作品数:145被引量:10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姚淑娟吴伟国潘静洁姚淑娟马洪飞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初中英语课堂初中数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化实验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4年第23期0122-0124,共3页杨大柱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实验逐渐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数字化实验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然而,技术依赖、教师培训不足和评估挑战等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 中学 化学教学 策略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启迪与智慧(下)》2024年第12期0046-0048,共3页居逸灵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阅读与写作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 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性 策略 
让语言成为中考作文制胜的法宝
《初中生写作(下半月)》2024年第10期0004-0006,共3页居逸灵 
让语言成为中考作文制胜的法宝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学 居逸灵 如何让语言成为中考作文制胜的法宝?一 要在作文写作中充分挖掘语言的力量,通过对 语言哲理美的挖掘,增加中考作文写作的意境 感。二要从优化中考作文结构、丰富语言层次 与...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启迪与智慧(上)》2024年第9期80-82,共3页任玥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能力发展正处于关键的时期。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策略逐渐受到重视,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题意义 教学探究 
立足项目式学习,让初中历史课堂更高效被引量:3
《新教育(海南)》2023年第13期51-52,95,共3页苏丽娟 
合理巧妙地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将书本中抽象的问题真实化、具体化,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参与,更能架起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桥梁,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项目式 初中历史 课堂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智慧少年》2023年第13期0061-0063,共3页杨大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深,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趋势。为切实提升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成效,教师应始终以新课标要求为遵循,遵循系统性、情境性和差异性等原则,深化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 初中化学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物理命题再思考
《新教育(海南)》2023年第1期70-71,共2页陈益妹 
小到课堂作业、课后练习的命制,大到中、高考试题的命制,每道题目的命制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对照学科课程标准并将其落实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命题 初中物理 新课程标准 素养 
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及实践被引量:2
《中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30期50-52,共3页陈益妹 
线学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实验、推广物理辅助自学软件以及学生自主命题讲题等方面入手,利用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实践研究。
关键词:线上教学 自主实验 实验软件 开放作业 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新教育(海南)》2022年第10期45-46,共2页邓丽萍 
微课是信息技术背景下涌现的创新型教学手段,当微课和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相融合,既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还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英语学习不枯燥、不乏味。因此,文章将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注入活力 学生体验 微课 教学案例 教学模式 运用措施 相融合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切入时机的把握被引量:1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年第11期23-24,共2页苏丽娟 
历史是客观的,学科教学需要直面历史史实。学习历史不能太过僵化,需要借助更多灵动的形式,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历史情境之中,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引入故事内容,并做好切入时机把握,可以获得丰富调动力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故事 切入时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