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

作品数:540被引量:2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旭午周健陆宗成陈思任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学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运用结构分析法,从课题把握文章中心——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小说、戏剧单元为例
《学语文》2017年第5期19-20,共2页万梦君 
课文题目是文本的“眼睛”和“窗户”,它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结,对课题的短语结 构进行分析,可以寻找到感知文本的突破口,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去粗 取精,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本 课题 短语结构 结构分析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文言诗文注释商榷
《学语文》2016年第5期93-95,共3页余志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文言诗文有些注释不够严谨,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文从语音、通假和语义方面做了匡正,以期有补于教材的解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 必修模块 文言诗文 注释 
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
《学语文》2014年第5期6-7,共2页陈四生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其建设效果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一是突出了基础性,强调了课程的统整;二是体现选择性,突出了课程的多样化。笔者在使...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 内容设置 使用教材 新课程 
论李清照词写愁的特点
《学语文》2013年第6期47-47,共1页曲惠勤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
关键词:李清照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醉花阴》 《声声慢》 赵明诚 夫妻分居 女词人 重心 
五页教材 五处“硬伤”——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指瑕
《学语文》2013年第3期66-66,共1页张广泽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006年11月第2版,2008年5月西安第3次印刷)“名著导读”板块77页——81页五页教材中。有5处错误。其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2处,标点符号排版错误1处,数字符号使用不规范1处。病句1处。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标点符号使用 指瑕 2008年 排版错误 教学 名著 病句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浅谈
《学语文》2013年第3期73-74,共2页魏家慧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现代诗歌4首,收录古典诗歌22首。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地位。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支奇葩。学习古典诗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诗教...
关键词:古典诗歌 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中国古典文化 现代诗歌 教学地位 中华民族 语文素养 
从举步维艰到轻松上阵——《谈中国诗》的教学思考
《学语文》2013年第3期22-23,共2页姜玲玲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文化随笔《谈中国诗》,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是一篇难度相当大的文章,在认真反思了以往几次举步维艰的教学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先走进文章去,沉入文章的世界中,再来谈教学的设计,于是,我开始了探究的...
关键词:教学思考 中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文化随笔 著名作家 钱钟书 文章 
由戏剧单元教学看中西方复仇文学特点被引量:1
《学语文》2012年第3期13-14,共2页周昂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复仇主题的戏剧作品主要有《窦娥冤》、《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教材编选来看,西方复仇文学篇目多于中国,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复仇主题文学较少,学生较为熟悉的这一主题的作品...
关键词:复仇主题 文学特点 戏剧单元教学 中西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罗密欧与朱丽叶》 《赵氏孤儿》 《俄狄浦斯王》 
《烛之武退秦师》注商
《学语文》2011年第5期71-71,共1页沙婷婷 詹绪左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四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个别注释不够精准,笔者就此提出商榷,谨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教材修订 课文 注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注释商榷
《学语文》2011年第5期72-72,共1页幸敬存 
一、《寡人之于国也》的“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喻”。课文注:“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将“喻”解释为“比喻”,可以说是犯了以今律古的大忌。先秦时代,喻,表示“明白”、“开晓”之义。《论语·里仁》:“君子喻于...
关键词:文言文注释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时代 颜师古注 训诂材料 比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