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作品数:3636被引量:111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春林戴惠王义梅唐惠忠李弗不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如何向思维深处漫溯——核心素养下中国古典诗话的价值观照
《语文月刊》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陶罗琪 彭静 
中国古典诗话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处于式微的地位。童庆炳认为,中国古代文论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有助于推动课程内容建设的科学化,古代诗歌的教学应当引入古代诗歌理论。本文通过分析当下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困境,明确中国古典诗话对于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古诗词鉴赏 童庆炳 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文论 课堂教学 路径与方法 漫溯 
一个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被引量:2
《语文月刊》2019年第7期28-31,共4页朱林 冯红梅 
一、“以意逆志”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古诗词教学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单独设置“古诗词教学”学习任务群,但附录中呈现了40首推荐背诵古诗词篇目,相关的教学要求分散在其...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以意逆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长恨歌》 白居易 古诗词鉴赏 学习任务 高中学生 
基于诗词鉴赏中易混术语的比较和分析被引量:1
《语文月刊》2018年第6期24-27,共4页张洁 
在诗词鉴赏复习中,教师通常以知识点(内容、形象、情感、技巧、语言等)为线索,根据不同题型进行梳理性学习,学生见识了各种诗歌题型,也总结了不少答题方法。但是许多学生对鉴赏常见术语分辨不清,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
关键词:诗词鉴赏 术语 复习备考 答题方法 知识点 题型 学生 教师 
古典诗词意境还原初探——以《秋兴八首·其一》为例
《语文月刊》2018年第5期41-44,共4页赵燕 
目前,在围绕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将精力放在应试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训练上。虽然有许多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读懂”才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引导学生“读懂”古典诗词的相关指导依然不够具体清晰,可操...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 诗词意境 还原 引导学生 教学实践 能力培养 技巧训练 题型分析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下的古诗词教学被引量:3
《语文月刊》2018年第2期35-38,共4页郭跃辉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时认为:"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自然与思维能...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语言表达形式 语言运用 高中语文 杜甫诗 诗词鉴赏 敏捷性 又呈吴郎 古代诗词 诗词创作 
练习19 古诗词鉴赏(1)
《语文月刊》2016年第12期37-38,86,共3页黄绍文 
(一)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欧阳修 吴江通海浦,画舸候潮归。叠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试问远家客。辽东今是非?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练习 欧阳修 
练习20 古诗词鉴赏(2)
《语文月刊》2016年第12期39-40,86,87,共4页肖良 黄忠平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练习 菩萨蛮 温庭筠 
如此答案,值得商榷
《语文月刊》2016年第9期72-74,共3页陈祥书 
2016年高考江苏卷的古诗词鉴赏,选用的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八声甘州》。词前有小序,序后分两阕:
关键词:《八声甘州》 古诗词鉴赏 江苏卷 辛弃疾 豪放派 高考 
练习9 古诗词鉴赏(1)
《语文月刊》2015年第12期17-18,79-81,共5页肖良 黄忠平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①空捣药,扶桑②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注释】①月兔,即玉兔。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妻子嫦娥偷吃后飞入月宫:月兔随...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练习 神话传说 西王母 扶桑 注释 
练习10 古诗词鉴赏(2)
《语文月刊》2015年第12期19-20,81,共3页黄绍文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词作于知陈州时,此时作者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六年。
关键词:古诗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中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