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

作品数:231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雪红刘旭峰齐建林刘练红邵永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认知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视周刊》2025年第1期107-107,共1页黄春燕 
元认知即是以“对认知的认知”为核心,是个体对自身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评价、反省与调节,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提出的新型认知概念,是一种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 自我觉察 新课改 认知概念 元认知 学生审美能力 
流量加持下,一个年轻人的自我觉察
《教育家》2024年第51期11-11,共1页谷珵 
天降流量。从发布视频到100万播放,刘勇用了一个晚上。10月的一天,刘勇将都江堰的解说视频上传到社交账号“蚂蚁爱游戏”。转天早上,后台数据令他瞪大眼睛。往常同等时间,播放量大概在一万到几万,而这段视频呈现出指数级的传播速度。那...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 自我觉察 传播速度 刘勇 都江堰 科普 指数级 
自我觉察:幼儿园教师提升观察能力的支点
《福建教育》2024年第47期26-28,共3页吴亚英 
自我觉察对教师观察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觉察七柱”理论模型,从觉察价值观、觉察热情、觉察抱负、觉察环境、觉察行为模式、觉察反应、觉察影响力七个方面梳理了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时的“观幼儿-察自己”的自我觉察机制...
关键词:自我觉察 观察能力 幼儿行为 
音乐+正念,抚慰老人身心
《健康养生》2024年第17期17-17,共1页聂巧乐 
正念疗法,即通过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按顺序关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慈心寞想(感受慈悲、感恩的力量)等,将注意力集中于自我觉察,从而促进情绪改善和身心康复。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将正念和音乐两种治疗方式结合,能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
关键词:身心康复 注意力集中 临床实践 自我觉察 正念 情绪改善 抚慰 感恩 
城市快节奏生活中个体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关怀
《时代人物》2024年第26期0062-0064,共3页陈艳芬 
现代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快节奏的生活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本文试图探讨快节奏生活的 产生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给出应对建议,即个人需要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情绪觉察力和自我关怀的能力。
关键词:快节奏生活 情绪觉察 自我关怀 
在自我觉察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谈“目标训练”对演员的培养
《美化生活》2024年第21期0057-0059,共3页何晋跃 
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
《班组天地》2024年第7期33-33,共1页秦文广 
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与理智,是确保团队稳定、高效运转的关键。因此,管理者要学会控制和管理情绪,通过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及时感知并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冲动的言行,给自己和团队带来不良的后果。
关键词:自我觉察 情绪 控制和管理 高效运转 管理者 
我的木偶人心灵剧场
《中学生博览》2024年第21期38-40,共3页董安峰 
【设计理念】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非常重视他人的言论,容易受他人负面言论影响。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态和行为习惯可以培养。本课引入心理剧融合家庭格盘技术设计木偶人游戏体验活动,将学生的内心世界外化,增强学生自我觉察能力,...
关键词: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觉察 个人成长 积极心理学 心理剧 木偶人 游戏体验 耐受力 
班会“变身记” 巧解心中千千结——反思团队在初中班会课中的应用
《中学生博览》2024年第18期10-12,共3页齐微 
反思团队应用于班会课,更能激发学生自我觉察和自主解决问题,促进同学之间的信任与融合,提高班级凝聚力。初中班级里,有很多因同伴交往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问题:一言不合动拳头、塑料花友谊、生闷气、搞排斥等。因此,班级需要建立良好的...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 班会课 班级成员 同伴交往 初中班级 支持系统 自我觉察 人际冲突 
赋能,行动,改变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4年第S01期49-50,共2页徐唯轩 
1从觉察、改变到行动当家长得知孩子罹患听力障碍时,往往会感到措手不及,伴随着许多情绪、负面想法,并失去对生活的希望.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失控感与无力感,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这并非是因为家长本身能力不足,而是突如...
关键词:自我觉察 无力感 听力障碍 日常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