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作品数:2658被引量:108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赟邓联合王永豪张福旺方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学习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议《五石之瓠》中的人物形象
《语文学习》2022年第2期14-21,共8页李煜晖 
统编教材课文《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教师教学用书》解读包括:体会“大故事”(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和“小故事”(“不龟手之药”的故事)的相通之处;明确这两则故事的寓意;把课文放在《逍遥游》的整体语境中把握。m近有学...
关键词:《逍遥游》 统编教材 《庄子·逍遥游》 五石 不龟手 人物形象 教材注释 整体语境 
浅议《五石之瓠》中“客”的人物形象被引量:1
《语文学习》2021年第7期63-67,共5页陈明洁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的《五石之瓠》(选本或题名《不龟手之药》),记载了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惠子告诉庄子:魏王所赠的大瓠种子,我栽种它长成,结的果实十分庞大,容量达五石之多,但由于太大而没什么用处,就把它给砸了。庄子听了...
关键词:惠子 逍遥游 五石 不龟手 人物形象 庄子 选本 
专注一件事——上好有学生提问的语文课
《语文学习》2020年第5期76-80,共5页徐飞 
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上了很多课,有很多东西值得记住,但记得最多最牢的是学生的提问.现在想来,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努力上好有学生提问的语文课.在学生的提问下,我的教学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从重视文本解读到教学组织,再到聚...
关键词:《逍遥游》 教学生涯 高尔斯华绥 堂课 学生提问 《渔父》 自杀倾向 语文课 
《五石之瓠》的教学重难点
《语文学习》2020年第5期38-39,共2页李煜晖 
《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充分体现了《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等特点.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惠子告诉庄子,他是如何处理一个容得下五石之物的大葫芦的.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
关键词:教学重难点 选文 汪洋恣肆 《庄子·逍遥游》 惠子 一大一小 五石 不龟手 
《逍遥游》释义商榷四则
《语文学习》2018年第5期42-44,共3页夏丹 
最近学习苏教版(第五版)必修五《逍遥游(节选)》一文,多有所获,但对其中几个释义有些不同意见,遂成拙文,以见教于大方之家。“福”出自“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教材释“致福”为“求福”,而未对“福”作进一步解释,这容...
关键词:《逍遥游》 释义 “福” 不同意见 第五版 苏教版 幸福 学习 
“而后乃今”释被引量:1
《语文学习》2016年第12期48-49,共2页杨珍妮 杭起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节选了庄子的《逍遥游》,课文注释认为“而后乃今”是“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我们认为这一注释有待商榷。
关键词:课文注释 《逍遥游》 实验教科书 《语文》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装好“行囊”走天下——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评析
《语文学习》2016年第8期53-56,共4页陈鲁峰 王玉强 
《逍遥游》云:“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是说备好了粮草,才能扬鞭上路。而现代旅途的行囊一般除了装备食品饮料外,往往还装有大到提供露营的帐篷,小到一个创可贴、一团线脑:一枚针,目的就是应急之需。其实人...
关键词:试题评析 高考作文 山东省 《逍遥游》 食品饮料 创可贴 才能 人生 
“而”字究竟该作何解?
《语文学习》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董鸥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段文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其中“而征一国者”,苏教版课文给出的注释是“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而《教学参考书》的翻译则是“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
关键词:“而”字 《教学参考书》 逍遥游 苏教版 能力 注释 课文 
笑里藏“道”
《语文学习》2015年第4期20-21,共2页郑建周 
读析课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而不写大鹏笑它们?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如下的对话。 生:作者写斥鴳、蜩与学鸠笑大鹏是因为这些小东西自我感觉太好,还以己推人,却不知也不懂人家的...
关键词:《逍遥游》 教学艺术 “道” 镜头 自我感觉 作者 课文 学生 
大鹏到底逍遥不逍遥
《语文学习》2015年第4期24-25,共2页颜家明 
师:《逍遥游》一文可能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最难理解的一篇课文,逍遥是人人渴望的一种境界,文中的大鹏到底逍遥不逍遥?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鹏表面上逍遥,实际上并不逍遥”,其理由是“大鹏要靠风的托举才能高飞、才能远飞。用庄子的话...
关键词:《逍遥游》 高中语文教材 课文 才能 同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