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缺损

作品数:10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山青陈桂蓉钟淑敏王士红董晓航更多>>
相关机构:贵阳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文学家》《考试周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南浔古镇旅游景观文献翻译中文化问题的研究(之三)——翻译中文化缺损问题的研究
《考试周刊》2009年第28X期51-52,共2页洪玲燕 
湖州师范学院第6届科研课题
本文通过南浔古镇旅游景观文献中文化缺损的分析,研究了翻译造成的文化成分缺失与扭曲,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南浔 旅游景观文献翻译 文化缺损 翻译策略 
《红楼梦》人名英译的文化缺损被引量:6
《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第6期75-77,共3页钟淑敏 
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场面浩大,涉及人物数百,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小说的两个著名英译版本在翻译这些人名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缺损。...
关键词:红楼梦 姓名 文化缺损 音译 意译 谐音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缺损与形象转换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4期235-235,共1页佟磊 沈秋敏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于找到文化共核而进行形象转换,往往造成对原语文化意象的损害。本文就此入手分析了翻译中的文化缺损问题与形象转换现象。
关键词:英汉翻译 文化缺损 形象转换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及补偿被引量:1
《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91-91,共1页徐婷 
文化与习语翻译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因素在习语的文化转换过程中会出现意义的缺损或误译。针对这种缺损,译者要在翻译中采取各种方法对缺损进行补偿,将缺损降至最低程度。此外,本史还强调译者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
关键词:习语翻译 文化差异 缺损 补偿 
关联理论与翻译中的特殊现象被引量: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15-118,共4页王士红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通过关联理论可以解释翻译中一些特殊现象:如词汇空缺、词汇增补、文化缺...
关键词:关联理论 语境 翻译 词汇空缺 文化缺损 
论翻译中的文化缺损与形象转换
《新西部(理论版)》2007年第02X期144-145,共2页刘东辉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于找到文化共核而进行形象转换,往往造成对原语文化意象的损害。该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了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
关键词:文化缺损 形象转换 归化 异化 
论喻体的文化差异及喻体翻译中文化缺损的弥补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01-105,共5页饶晓红 
在英汉语言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由于两民族在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在喻体的选择上或对喻体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寓意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处理这些喻体时,应遵循等效原...
关键词:喻体 文化差异 翻译 文化缺损 
单亲家庭文化建设的缺损与修复被引量: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118-119,共2页陈桂蓉 
单亲家庭是近年来逐渐增长并令人关注的一种家庭形式,其文化生活与完整家庭相比,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处于缺损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单亲家庭普遍存在的物质生活贫困外,他们在情感和精神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关键词:单亲家庭 文化建设 文化缺损 家庭形式 成因 文化消费 人际交往 子女教育 
管窥翻译中的文化缺损
《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53-54,共2页董晓航 
本文通过“龙”和《论语》的翻译说明了翻译中文化缺损的严重性及减少和修补文化缺损的必要性。
关键词:翻译 文化缺损 可译性 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 《论语》 "龙" 汉语 英语 
在缺损和偏失中省悟文化建设
《岳阳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38-40,44,共4页匡促联 
社会现代化作为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与手段来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其实质是一次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和发展.我国在这场社会变迁中之所以走得异常艰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科学文化这一现代化的推动力没能在经...
关键词:文化的受动与能动 文化缺损和偏失 建设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