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

作品数:1459被引量:63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叶华文沈晓萍孔翠袁媛徐倩影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辽宁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目标管理培养的心理课程设计——以“种下一棵目标树”主题课为例
《辽宁教育》2023年第18期64-67,共4页刘巍巍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JA202229;辽宁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小学生同伴接纳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NJA202228。
学会学习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六大重点内容之一。小学生学习目标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其终身发展。尤其是在小学中年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
关键词:学会学习 学习目标管理 心理课程 
小学高学段教会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课程设计——以“有分寸更和谐”主题课为例
《辽宁教育》2023年第12期59-62,共4页张伟 
小学高学段学生有分寸地与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议题。教师在心理主题课中,通过视频情景再现、言语赞美、闯关游戏、续演心理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掌握一定的异性交往技巧,从而建立高质量的友谊。
关键词:异性交往 和谐关系 心理课 
提高中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心理课程教学设计被引量:2
《辽宁教育》2023年第8期24-27,共4页袁景颖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LNJA20222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样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JG21ZXB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习是中小学生主要的日常活动,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中小学生既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基础知识,又能获得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学习的效果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影响很大,对其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生涯...
关键词:学会学习 中小学生 课程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 情绪情感 学习效果 亲子关系 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真诚与理解的心理课设计——以“学会拒绝”主题课为例
《辽宁教育》2023年第4期37-39,共3页王美娥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且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以往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效果 学会拒绝 心理课 人际交往过程 心理品质 倾听与表达 交往行为 
提高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心理课程教学设计被引量:2
《辽宁教育》2023年第2期18-20,共3页张岩杰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影响非常大,学生的交往出现了新状况。有研究指出,中小学生存在交往动机多元化、交往技能和知...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 中小学生 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能力 交往动机 功利化 交往行为 价值取向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人际交往主题心理课程思考被引量:1
《辽宁教育》2023年第2期24-26,共3页孟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心理课程有了明显的调整和更新。在此背景下,高中人际交往主题课程要按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生成课程主题,按照人际交往发展规律确定活动目标,按照学生现实情况整合活动过程,按照学生课堂表现灵活实...
关键词:高中生 人际交往 心理课程 
“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心理健康教育“走在时间前面”一课为例被引量:1
《辽宁教育》2022年第4期57-59,共3页崔晓庆 
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人格特征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双减”背景下,基于时间管理理论,笔者设计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管理能力 学业成绩 初中生 心理课 学习的有效性 时间管理理论 人格特征 
以亲社会行为主题心理课程助力校园欺凌问题解决
《辽宁教育》2021年第24期32-33,共2页于童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一直备受社会高度关注。高中学段的校园欺凌现象往往不以身体欺凌行为表现,而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在学生群体中蔓延,更多地表现为网络欺凌以及人际排斥。因此,心理教师可从心理课程设计的角度,通过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关键词:心理教师 亲社会行为 校园欺凌 个人认知 心理课程 网络欺凌 学生群体 课程设计 
团体辅导在高中心理课人际关系主题上的运用
《辽宁教育》2021年第4期19-24,共6页于童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高中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主题,该主题也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国家要求与学生发展特点,心理教师精心编排课程主题,开发团体辅导资源库,设计授课形式与内容,在人际关系主题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以实...
关键词:团体辅导 心理课 人际关系 
心理课堂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乐学善学素养——以“积极归因”主题课为例
《辽宁教育》2021年第4期61-63,共3页崔晓庆 
培养初中生的乐学善学素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类课程的介入对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在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以"积极归因"为主题的学习心理课程,可以培养初中生乐学善学素养,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积极归因 乐学善学 心理课程 归因理论 初中生 当代教育 主题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